(Akira Kurosawa,1910-5-23)
  
出于对前辈的仰慕与敬重,美国商业上最成功的导演史提芬.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曾说:"黑泽明就是电影界的莎士比亚。"由衷表达了一位大师对另一位超级大师的赞叹。

黑泽明,1910年5月23日生于东京,在家中排行第八。虽然父亲是一个严厉的军人,但黑泽明从小就拒绝参加军训。自幼即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曾一度立志当一名画家,后为维持生计,于1936年他以助理导演和剧本撰稿人的身份进入东宝电影公司的前身PCL电影公司,投到名导演山本嘉次郎门下学习导演和编剧。做了7年助理导演后,终于有机会指导处女作《姿三四郎》,此片在日本大受欢迎,因而令他一举成名。后与东宝电影公司在创作方向发生很大分歧,在离开之前拍了《酩酊天使》,被喻为是他首部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这部影片的另一收获是黑泽明首次与三船敏郎合作,从此两人合作无间,开启了各自的电影黄金时代,是日本最强的电影拍档。

1951年黑泽明拍了一部令他蜚声国际的作品,这就是《罗生门》,本片为他赢得1951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不仅是第一个日本导演奖项,也是第一部闯入欧洲影展的亚洲作品,打破影展被欧美影片垄断的局面,由此黑泽明成为第一位受到国际承认的日本导演。讽刺的是《罗生门》在全世界受到广泛赞扬和欢迎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才被日本慢慢接受。在《罗生门》中,黑泽明以独特的手法探索了客观真理与主观真实的关系,内容是讲一个由三个参加者和一个旁观者以四种不同说法叙述出来的暴力事件。在艺术成就方面,本片已近乎完美,甚至影响了往后数十年的电影创作,1996年好莱坞Edward Zwick导演的《火线勇气》(Courage under Fire)故事内容明显是改编自40多年前的《罗生门》。

1952年黑泽明重回东宝电影公司,执导了《活着》,成为战后日本最佳影片之一,甚至被许多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影片之一。1954拍摄的《七武士》是一部充满激烈战斗又富有喜剧幽默且不乏深层哲理的娱乐片,日后也曾被好莱坞翻拍。从此时到六十年代中期是黑泽明创作的黄金时期,佳作不断面世,计有《蜘蛛巢城》、《白痴》、《大镖客》等多部影响了当时国际电影潮流的作品。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初期,黑泽明遇上创作的瓶颈口,与御用爱将三船敏郎的关系也到了决裂的边缘,甚至为电影《没有季节的城市》商业和艺术上的惨败而企图自杀。不过他很快就跨过人生的低谷,再次投入电影创作,1974年执导的《德苏乌扎拉》(Dersu Uzala),先后获得莫斯科影展的金牌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好笑的是本片是以苏联为出品国参加奥斯卡角逐的,相同的经历在十年后重演了一遍,这次的作品是大师的巨作《乱》,虽然奥斯卡已主动提名他竞逐最佳导演,而且本片的摄影、艺术执导、服饰设计也一一入围,日本方面却不将《乱》作为最佳外语片的提名作品,可见黑泽明虽然代表了日本而饮誉全世界的电影艺术殿堂,在自己的本土上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1998年这位纵横影坛50年、拍过28部电影精品的大师终于撒手离去了,享年88岁。日本影坛至今无人在电影艺术成就方面能及他的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