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俱乐部 大赛 活动 在线DV 作品库 剧本 导演 摄影 采编 表演 故事 导购 专题 电影 动漫 视频招聘 音乐 旅游 商城 论坛 软件 上传通道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业界动态 > 活动

情人节:在银幕上“谈情说爱”


作者:未知 来自: 东方娱乐 点击:0 时间:2005-2-12

情人节:在银幕上“谈情说爱”(图)

image

小菲(周迅饰)和黄先生(王志文饰)身不由己地卷入情感旋涡。

image

导演胡安(右)
和邬君梅(左)在拍摄现场

image

陈坤想做“全能”艺人

image

侯嘉(陆毅饰)和屈然(赵薇饰)的青涩爱情

  东方网2月11日消息:春节长假中恰逢情人节,这样特别的日子当然能激发起很多人的情绪。“情人节档期”原本就是看电影的好时光,今年就更不同寻常。今年的2月14日,有三部国产爱情题材影片同时上映,表现的是三个不同时代的爱情:上世纪三十年代(《美人依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情人结》)和当下的生活(《鸳鸯蝴蝶》),影片的处理和导演风格也各不相同,观众不妨在银幕上体会“谈情说爱”的不同滋味。
  
  周迅演绎爱情童话
  
  一直觉得周迅很美,那份通透而未经雕饰的灵秀之美很清新、很女人味。看起来,周迅注定与情人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有缘,去年的这一天有她主演的《恋爱中的宝贝》,今年,她主演的两部影片《鸳鸯蝴蝶》和《美人依旧》又在这一档期上映。
  
  在《鸳鸯蝴蝶》中,周迅扮演的小语,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努力寻找理想与现实间平衡点的女孩,与偶然认识的阿秦产生了感情,又因为彼此都有了另一份感情的责任而经历着内心的磨难。在周迅眼中,小语这个人物一开始有内心挣扎,但在与阿秦交流之后,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这是这个人物最让周迅感动的地方,她觉得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是很难能可贵的。对于生活中的自己,周迅表示,她没有小语那么犹豫,自己非常有主见,不会像小语那样想追求但又不敢去追求。谈到在《鸳鸯蝴蝶》中的老搭档陈坤,周迅表示合作拍了这么多的戏,大家都在成长,无论在角色的处理还是对剧本的把握上都有了提高,每次合作都会有不一样的地方,自然可以擦出新的火花,并不会觉得“审美疲劳”。
  
  周迅曾说自己有点自闭,其实她在刚开始演戏的时候是十分外向的,但慢慢地拍戏拍多了,会有一个疲劳期,也就会有点自闭的感觉。不过周迅坦言她现在的状态十分好,这部《鸳鸯蝴蝶》是让她拍得心情最为愉快、最为轻松的电影。
  
  周迅眼中的《鸳鸯蝴蝶》是一个很童话的电影,意味着缘分就是很美好的希望,怎样都能在一起。而她也相信一见钟情,缘分就是绕一圈仍然能在一起。也许恋爱中的女人就愿意相信这些美丽的爱情童话。谈到男友李大齐,周迅就难掩幸福地表示,自从认识了大齐之后,自己的心情有了很大的变化,对人生的很多看法都有了改变,变得更加从容,更加乐观!现在的她每天都很快乐,是真的快乐。问起周迅是否打算和大齐结婚,她的回答直率得可爱:她现在是随时待嫁。不过由于年初工作较忙,周迅不愿意让婚姻与工作缠在一起。始终相信世上有真爱的周迅,为影片中的小语失去了爱情而惋惜,也为自己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爱而庆幸。  
  
  赵薇、陆毅首次合作演绎“完美爱情”
  
  由霍建起执导,赵薇、陆毅主演的电影《情人结》,于这个温馨浪漫的“爱情档期”,在全国各大城市院线上映。故事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座城市里,青梅竹马的男孩侯嘉和女孩屈然,在少年时就彼此暗恋,但家庭间的仇恨却成为两人爱情中的一道荆棘。在经历了十年的等待和守望后,两人终于相守在一起。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对诺言的坚持,为观众建造了一个完美的爱情童话世界,让观众品味到了纯真年代的动人真情,激发起内心深处对完美爱情的无限渴望。
  
  精彩台词激情荡漾
  
  有人把这部电影称为中国现代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但相较《罗密欧与朱丽叶》,《情人结》更适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口味和美好愿望——有情人终成眷属。故事中的主人公不是贵族公子与千金小姐,而是生活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样的普通男女——就如同剧中台词说的那样:“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以死来殉情,我们是以彼此的孤独来殉情。”这也许表达了更深邃的爱情方式和境界。剧中有不少的台词都很精彩,比如片中女主角说:“和你住在一个院子曾经是我的幸福;和你住在同一个城市曾经是我的幸福;和你同时活在世上也是我的幸福。”相信在情人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这样的话语会让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激情澎湃,让曾经有过爱情体验的人们心旌荡漾。
  
  精美画面细腻质感
  
  导演霍建起以拍摄艺术电影而闻名影坛,此次拍摄《情人结》,他将艺术电影中的许多处理方式运用到影片中,“编织”出一部商业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爱情电影,在影片中他刻意地用富有细腻质感的精美画面,来表现男女主人公纯净甜美的爱情。为了配合故事的唯美意境及主题的浪漫煽情,在影片后期制作中,霍建起尤其关注细枝末节,凡事亲力亲为。
  
  霍建起擅长以唯美手法来表现故事,在《情人结》中,他更强调画面的精致和绚丽,在视觉形象上的追求超过他以往的所有电影。在保持画面唯美、基调清新的同时,明快流畅的节奏取代了霍建起过往稍显沉缓的笔触。在拍摄《情人结》时,也曾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是服装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过去的时代,但离我们又不是那么遥远,如何重现当年的服装样式,让人物穿上这些服装,就能还原那个时代特有的味道,成了一个难题。如果制作得不到位,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一眼就看得出。为此大家想了很多办法,最后,霍建起把他和夫人当年穿过的衣服都拿来,结果演员穿上了,一下子找到了感觉,大家也觉得特别像那时侯的打扮。霍建起还能非常肯定地告诉他们,哪一件是当年在深圳托人买的,哪一件有什么样的故事。这对演员们的帮助特别大。为了在影片中制造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氛围,导演和摄制组人员可谓是绞尽脑汁。
  
  赵薇、陆毅“完美情人”
  
  作为偶像明星,赵薇和陆毅的人气毋庸置疑,“小燕子”和“肖童”的形象让他们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但也许正是因为“小燕子”和“肖童”的形象给观众的影响过于深刻,以至于两位明星在日后作品中的表现鲜有突破,其演技也一再受到观众的质疑。此番选择与“金牌导演”霍建起合作,赵薇和陆毅都表示,是想在演技方面有所提高。因为这样一部渲染爱情的影片,大部分的戏都集中在两位主要演员身上,而且要表现出人物的单纯、执著、坚定的心灵和性格,对演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在戏中,赵薇一改以往活泼形象,演绎了一位感人至深的苦情女子。在感情上的执著与坚持是由内而发的,赵薇深知那份质朴自然的情感是无法“演”出来的,而是要有真实的情感投入。她从拿到剧本的第一天起,就细细地研读,努力让自己的感受向人物的心灵靠拢。赵薇相信好演员与好电影是相辅相成的,演技最高境界就是“不演”。在《情人结》的演出中,赵薇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与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她坦言希望通过自己演绎的角色把爱情带给观众,让人们能够在情人节的日子里被爱所感动。而她也十分向往电影中女主角追求的梦想,希望观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能够喜欢她的表演,喜欢这个角色,认同电影《情人结》的爱情理念。
  
  剧中,陆毅也不再“阳光”,改以忧郁内敛的形象示人。陆毅表示,能够和霍建起这样的文艺片导演合作非常幸运,通过这些天的拍摄也使他深深体会到电影与电视剧的极大不同,让他收益非浅。据悉,自电影《情人结》网站正式开通以来,数以万计的观众表示对于陆毅、赵薇出演的男女主人公侯嘉与屈然极为赞赏,这对恋人从外形到性格都堪称完美,并希望两位演员能够成为情人节“爱情形象大使”。看来,无论是《情人结》还是赵薇、陆毅的“完美情人”演出,都值得我们期待的。
  
  
  “老姜”和“新姜”的组合
  
  女导演的缺乏是国际影坛一个共同问题。五年前,华裔女导演胡安的一部《西洋镜》让众人眼睛一亮,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近五年的沉默。当观众几乎要将这位女导演遗忘时,她又忽然出现在中国,依然是拍电影,依然选择了中国题材,而且是女性爱情题材。在2月14日上映的这部电影《美人依旧》,是由邬君梅、周迅、王志文主演的。胡安说,她的制作团队是全“美国队伍”,故事最初是由她的美国编剧构写而成,然后再与国内的编剧交流,填充,完全是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操作模式。问她这部电影能否成为具有商业价值的艺术电影,胡安并未作正面回答,她只说:“我的电影经得起市场考验。”
  
  影片的编剧以老外为主
  
  笔者(以下简称笔):我们知道,《美人依旧》的整个制作团队都是美国人,包括摄影、编剧、录音等等,这样一个班底是怎么组成的,或者说你怎么会考虑用“全美军团”来拍摄一部中国题材的影片?
  
  胡安(以下简称胡):我1979年去美国留学,在那里生活了26年,美国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纽约学的电影,拍电影也是在美国开始的。这次拍的虽然是中国题材,但整个主创我还是用美国人,因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个相同的理念,就是如何把“老姜”和“新姜”合在一起,借助“老姜”的经验和老道和“新姜”的青春和创造力,为影片服务。
  
  我们这个团队中的编剧、摄像、剪辑师、音乐这几个主创人员都属于“老姜”,比如我们的剪辑师曾经制作过《指环王》等著名影片,他们都是在这个行当中非常出色的人,他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把握电影中很关键的部位。另外,我们也使用一批年轻的工作人员,他们很有创造的激情,有些还是电影研究领域的高材生,很有经验。我带着这样一个组合来到中国,又与国内的摄制组融合在一起,这样既有外来的眼光和手段,又能让这个很亲和力的中国题材不走样,片子就会很好看。
  
  笔:编剧也是美国人?
  
  胡:对。同时我们在国内找了《英雄》的编剧王斌一起工作,他主要是把关,让故事的发展尽量顺应国内观众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美国人对爱情的理解,不让故事显得太突兀。
  
  笔:《美人依旧》以中国为背景,写的是中国的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感情纠葛,这样的故事,美国人怎么编?
  
  胡:我们先勾画出一个故事,让美国编剧根据这个故事把结构搭起来。搭结构在美国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工作,比如电影三分钟的时候该发生什么,到五分钟的时候又该如何进展。不管剧情千变万化,这个结构始终是固定的,训练有素的美国编剧在这方面很娴熟。在他们的基础上,我再把剧本拿到国内来填充情节,对一些细节进行把关。这过程中,我等于是个“过滤器”,大量的工作是把英文剧本翻译成中文,又把中文内容翻译成英文。一个剧本弄了五年,是因为其中有大量的翻译工作。
  
  做什么都要专业化
  
  笔:记得你曾经说过自己不敢去碰女性题材。
  
  胡:更多的是不愿意去碰,因为题材的局限性让我不愿意拘泥于或者说被定性在那样的题材中去。我是个女人,自己看自己的缺点会更清楚。我以前不愿意去关注这些缺点和弱点,有的时候往深挖会很犹豫,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这么想的。后来,我们的制作团队同时策划的几个剧本中,《美人依旧》的剧本先成熟,所以最终还是拍了这部电影。其实如果完全放弃话语权的话,我也会不甘心的,所以就拍一回女性感情题材。
  
  笔:以后就不会再碰类似的女性题材了?
  
  胡:我想是不会了。
  
  笔:我发现你从影片开始创作,从编剧的模式到制作、发行思路都非常清晰,是因为你在美国学的电影制作,才这样注重电影创作的系统化工作吗?
  
  胡:实际上我是没有选择,我特别想只专注于导演自身的创作,所有附加的东西都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说实话,谁不想只生活在象牙塔里,全心创造一些形而上的东西?但现实的情况最终要你放下身段,去做一些很基础的工作。比如2003年底我拍完《美人依旧》去纽约剪片子,当时就想到在国内发行要有很长时间的准备,而且国内这块发行领域对于我来说又不熟悉。我有近五年时间没有在国内,没有相关的人为我的片子做事情,加上电影市场的人员变化,所以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北京的市场、上海的市场,发行公司,院线的落实等等,都有自己去做。我们没有任何选择,虽然觉得很不得已,也非常累,但我总觉得不管做什么事,要做就一定要专业化。如果只是蜻蜓点水,那还不如不做,尤其像我这么一个“门外汉”,更是要“钻进去”才能做得好。
  
  演员的表演和我当初的想象相差不远
  
  笔:从《西洋镜》到《美人依旧》,当中隔了很多年,你有没有刻意去了解国内市场?
  
  胡:对国内的市场其实不是很关注,因为一直在美国生活。我要在自己的导演本行上花很多时间,同时还要准备一些项目,所以对在美国上映的电影以及其他艺术作品,自己都没有很多时间去关注,更不用说是对国内的电影市场。我是直到有一天必须去面对的时候,才开始现学的。
  
  笔:《美人依旧》的三位主演,你选邬君梅我们能够理解,因为她也是在美国留学的,你们俩的背景有点相似。选择周迅和王志文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从现在已经完成的片子来看,你对他们的表演如何评价?
  
  胡:从影片上来看,他们的表演给我的感觉和我当初想象的相差不远,影片中演员之间所产生的互动是一种很奇妙的、从未出现过的独特感觉。这部戏实际上是几组人物关系:周迅演的小女孩和邬君梅演的姐姐之间是一组关系;姐姐和王志文演的恋人是另外一组关系;最后妹妹和姐姐的情人以及姐姐之间又产生了一组人物关系。每一组的关系转换,都有自己特殊的韵味,影片的故事就在人物关系的转换中发展下去。现在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周迅从来没有这么漂亮过,可能是她拍戏以来最漂亮的形象了。邬君梅也是,她们两人的戏在影片里很别致。
  
  笔:记得邬君梅曾谈到她和周迅的对手戏,起先因为互相不了解而有所顾虑,后来接触多了,表演上就放开了。
  
  胡:她们俩都是好演员。拍戏的时候,尤其是拍重场戏的时候,需要演员互相给戏,相互呼应,就像人和人的关系,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所以两人的对手戏非常好看。王志文是属于内敛型的演员,他的戏挺有嚼头。最初找他也是因为他比较含蓄,戏能让人回味,他和周迅都有这方面的特质。能让人回味,这是我的这部电影必须要有的效果。
  
  笔:拍摄这部戏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美国市场?
  
  胡:这个恐怕没有办法考虑,因为这部戏在美国没有任何市场。就美国人来说,《美人依旧》算是一部外语艺术片,这类影片在美国的市场非常小。当时拍完《西洋镜》后,我的制片人就要求我拍一部英语片,由于是几个项目同时进行,所以最后是《美人依旧》最早准备好。但是我的制片人也是希望我拍英语片,因为先拍英语片可能对我的发展更有利,然后再去拍“外语片”。可能也是我自己的因素吧,有时非要拍和自己贴近的影片不可,拍完以后才想去拍一些相对客观的东西。
  
  笔:在美国,制片人对导演的发展是不是都有一个设计得非常周到的计划?
  
  胡:当然都有计划,他们也是希望导演好,这样他们才会好。我要顺利发展肯定做自己最熟悉的事情,为什么要逆流而上呢。先做最容易做的,从商业的角度讲也是无可厚非的。我非常能理解我的制片人,因为虽然他投资了那么多,但是我的影片在美国的影响相对那些英语片要小很多。
  
  下一部是国际题材的战争片
  
  笔:《美人依旧》有没有观众看过?
  
  胡:请了一批业内的专业人士看了,没有让普通观众看。
  
  笔:能否客观地说一下他们对你影片的评价?
  
  胡:从我口中说出来的评价肯定就不客观了。因为我复述溢美之词,别人不愿意听;说别人批评我的话,我不愿意,所以还是不说了吧。
  
  笔:去年情人节档期上映的《恋爱中的宝贝》在上映前,未作任何放映,也没有安排媒体观摩场,可能是怕放映前引起不好的口碑而影响票房。今年你的《美人依旧》是否也准备这样做?
  
  胡:我觉得到现在这个时候了,也不存在口碑能有多大影响了,因为电影上映的档期已经确定,2月14日情人节那天,不管观众看不看,就是那么几部片子了。对于我自己而言,也觉得没什么,我对自己的电影有信心,相信影片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笔:你现在有没有已经准备得差不多,马上要着手拍摄的影片?
  
  胡:接下来应该是一部英语片,题材有点类似《太阳帝国》,是一部国际题材的战争片,也将在中国境内完成拍摄。
  
  
  陈坤想做“全能”艺人
  
  演绎浪漫爱情,陈坤不是第一次;和周迅一起演绎浪漫爱情,陈坤也不是第一次。此前,他们两人联袂主演的电视剧《像雾像雨又像风》,让不少人如痴如醉。他那俊朗而又略带忧郁的眼神,注定了在情人节的银幕上,少不了陈坤的身影。这回,他和周迅一起演绎了一个现代都市爱情故事——《鸳鸯蝴蝶》。
  
  影片中陈坤扮演的阿秦,是一个充满了阳光气息的现代都市青年,时常流露着令人心醉的微笑。在这部表现爱情的影片中,笑容是十分重要的外在特征,因为健康的外表与灿烂的笑容是产生爱情冲动的始终不变的理由。陈坤表示对于每一个角色,他都认真对待。一般他在拿到剧本后,都会先对角色设定一个基本框架,等到了现场后再根据导演的意见进行修正。他一直很庆幸,导演和制片人不断让他演一些反差较大的角色。在《鸳鸯蝴蝶》中,阿秦这个人物身上的生活特征和生活观念、爱情观念,与生活中的陈坤有一定的差别,但这并不妨碍陈坤用心去塑造好这个角色。谈到自己的爱情观,陈坤觉得对爱情要有责任感,更要有勇气,要勇敢面对爱情中遇到的困难。
  
  与老搭档周迅的合作让陈坤感觉很舒服。他说,在拍《鸳鸯蝴蝶》时,感觉周迅就是小语,自己就是阿秦,走入人物的情感非常自然。平时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并没有交流过对人物的看法,对一些场景在表演上的彼此要求也没有进行探讨,但在很多场对手戏的表演上,两人都很有默契,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都显得很自然妥帖。陈坤表示,与周迅这样一个追求完美的女性合作非常过瘾。
  
  陈坤在观众眼里是一个偶像派演员,在当今这个流行由偶像派向实力派转化的影视圈里,陈坤倒不急着大声吆喝着要转型。他说,转变是必然的,但是要顺其自然,转型也不只是外表的变化,重要的是内心的累积,他不会刻意为了转变而转变。在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观众喜爱的角色后,陈坤也选择了“演而优则唱”,对于作一名歌手,陈坤表示希望自己可以逐步找到当歌手的感觉,虽然他并不是一个很懂音乐的人,但他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歌反映出他对社会的关注,借由音乐来见证他对很多事物的看法。在陈坤眼中,演戏只是一部分的陈坤,他渴望让观众看到一个完整的陈坤,唱歌也是为了清晰地呈现真实的自我,他要让自己做个比较全面的艺人。

责任编辑:andyzgh 文章页数第[1]页 


■ 相关连接
·还没有相关文章
DVFILM简介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by 2005 DVFil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热线 13966718906
皖ICP证备05012547号 中国DV影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