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俱乐部 大赛 活动 在线DV 作品库 剧本 导演 摄影 采编 表演 故事 导购 专题 电影 动漫 视频招聘 音乐 旅游 商城 论坛 软件 上传通道
您的位置 > 首页 > DV梦工厂 > 采编

用DV,剪电影


作者:未知 来自:未知 点击:0 时间:2005-2-9

DV的含义

DV= Digital Video, digital是相对于analog而言的,比如家用VHS录象技术和Laser Disc是模拟的,VCD和DVD就是数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PC上的视频处理都是数字的了。

DV= Digital Video format, 是由索尼,松下,JVC, 夏普,东芝等多家厂商联合提出的一种家用数字视频格式。所谓的DV摄象机就是以这种格式记录视频数据的。

DV的基本指标:

码率 25 Mbits/s

720x576, 25fps (PAL), 720x480 29.97 fps (NTSC)

YUV 4:2:0 (PAL), YUV 4:1:1 (NTSC)

音频 48KHz, 16bit 立体声,优于CD质量

DV格式和MJPEG/MPEG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DV的核心压缩算法和JPEG/MPEG一样,是离散余弦变换(DCT)和商编码.

与MPEG不同的是,DV没有采用帧间压缩算法(运动补偿),只是在每一帧内进行压缩,这样,可以具有精确到帧的可编辑性。

DV与JPEG(MJPEG)不同的是, DV在同一帧的两个field之间作了场间压缩的运算,使码率分配得到局部优化,从而得到比MJPEG较高的压缩比.DV的压缩比是5:1, 质量相当于MJPEG的3:1压缩.可以参考DV vs MJPEG compression。

DV的质量: -- 比格式,不比产品

以10为最高,可以看到DV的质量已经比常用的专业betacam sp还要略胜一筹了.当然,这里比较的只是格式质量,器材质量要考虑光学系统,电路系统的质量.

--资料取自 http://www.adamwilt.com/DV-FAQ-tech.html

D-5 (10-bit uncompressed digital) 10
D-1 (8-bit uncompressed digital) 9.9
Digital Betacam, Ampex DCT 9.7
D-9 (Digital-S), DVCPRO50 9.6
DV, DVCAM, D-7 (DVCPRO), Digital8 9
MII, Betacam SP 8.9
1" Type C 8.7
3/4" SP 6.5
3/4", Hi8, SVHS 5
Video 8, Betamax 4
VHS 3
EIAJ Type 1, Fisher-Price Pixelvision 1

DV的码率和存储 -- 我需要多大的硬盘?

DV的码率是3.6M Byte/s,基本上来说,1分钟的dv文件在pc上就是200MB左右,2G的空间可以容纳9.5分钟的DV.

对硬盘速度的要求:以前的非编系统都是用scsi raid高速存储系统,称为av硬盘,因为当时ide硬盘接口技术落后,驱动部分也慢.,现在的新硬盘,从UDMA33开始,基本都能满足DV的i/o速度要求.主要指标是看硬盘的持续传输速度,现在的ide硬盘一般可在6MB/s以上,应付dv的3.6MB/s是足够的.

关于2g/4g avi文件大小限制:

这个限制有两种情况:

1)操作系统本身限制,如win98只能支持最大2g文件,win98se可以支持到最大4g,win nt/2000用NTFS可以支持更大.

2)文件格式本身限制.老的avi1.0格式文件最大限制也是2G,新的avi2.0(OpenDML)没有这个限制。这也就是为什么在win98se中premiere5.1最大文件也只能到2G, 而象ulead media studio pro6的type 1 dv avi采用AVI 2.0 (Open_DML),就没有这个限制了.

什么是 type1/type2 DV?

这是Microsoft对dv avi文件定义的两种格式. type 1是基于微软的direct show, 文件中视频和音频数据是同一个数据流"ivas" (interleaved video & audio stream), type 2 是基于老的video for windows技术, 文件中视频和音频分别在两个数据流中: vids (video stream)和auds(audio stream), 其实在type2中的vids中,也包含有audio数据,type2实际上重复存储了这部分数据,因此,type2 avi文件比type 1 avi文件稍微大一些.

桌面视频一直是基于video for windows技术的,type2 DV avi 采用VFW格式存储,所以兼容性比较好一些,多数视频软件都可以处理。type 1 DV在2000年以前得到的支持有限,比如premiere5.1就不能支持type 1 DV AVI。最早支持type 1 DV的是ulead的media studio pro6和video studio 3 DV版。 到现在随着Directshow技术的推广,type 1 DV的支持也越来越好,现在premiere 6也可以支持type 1 DV.

DV 与 DVCAM/DVPRO

DV主要是针对家用的,DVCAM和DVPRO是针对专业的. 其中DVCAM有sony支持,DVPRO有松下/日立支持. 这3种格式没有大的区别,压缩算法和质量都是基本相同的,不同点主要在于磁带上存储信号的方式不一样.另外一点不同就是DV Pro的PAL制和NTSC制的YUV采样都是411,而DV/DVCAM的PAL制式为YUV420,NTSC为411.

YUV (YCrCb)和4:2:2, 4:1:1, 4:2:0

是指亮度信号Y和红/蓝色差信号的抽样格式. 在dv中, ntsc是4:1:1, pal采用4:2:0. 注意, 4:2:0并非蓝色差信号采样为0,而是和4:1:1相比,在水平方向上提高1倍色差采样频率,在垂直方向上以Cr/Cb间隔的方式减小一半色差采样.如下图所示

 

    家用DV,数位革命 Apple电脑公司从1999年初发表蓝白G3开始至今一年多,Firewire(IEEE 1394)界面取代SCSI界面、成为其主机产品线的标准内建高速传输界面;Firewire界面的周边产品在市场上虽然还不普遍,但家用的DV摄录影机已经是目前最被广泛使用的Firewire产品。对于消费/使用者(consumers/users)来说,藉由家用DV和电脑内建的IEEE 1394传输进行全数位(无衰减)ON-LINE(线上)剪辑,配合市场上的支援DV剪辑的软体产品(如APPLE iMovie,APPLE FinalCutPro,Adobe Premiere等),家用消费/使用者可以享受自己在家里轻松剪辑DV 影片的乐趣(虽然DV的VIDEO并不等于影片(FILM),请见后文)。

但是,全数位传输只是全部DV故事(story)的一半。换句话说,只谈全数位传输,可能只讲了家用DV的一半。 全数位传输只是DV的一半,DV还有另外两个并不一定被注意到的特性:内建TIMECODE以及软体codec进行全萤幕全画格播放(playback)。这两个特性 ,看起来和家庭使用可能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但却也正是因为这两个特性,使得DV除了经由IEEE 1394界面用来全数位剪辑以外,也同时使它成为一种相当理想并且精准度可用的OFF-LINE(线外)剪辑规格。这个意义是:精确的OFF-LINE剪辑向来仍需广播级器材(含线性 及非线性)来处理,但是DV打破了这个逻辑、同时也让消费/使用者也可以藉著DV这两个特性 进行精确的OFF-LINE剪辑。就这一点来看,非线性的DV后制系统,已经打破了以往家用/专业(consumer /professional)市场之间的界定。

DV 是第一个内建固定(stamped)Timecode的家用规格。光是这一点就使DV和以往的家用机型差了整整一个世代,为家用DV可以录下来的Timecode 格式(29.97DF);Timecode 格式 (29.97NDF),是用可以'自定(preset)Timecode的租用DVcam摄影机录下,再由家用DV播放(playback)。

本文的主旨,并不在谈论家用DV作为全数位的ON-LINE剪辑时是不是能够达成广播级的播放品质(答案是:在一些前提底下可能)、也不在谈论这些ON-LINE的DV如何用比较好的方式处理成其它的播放规格(如网路、VCD、广播、DVD、影片等);而在谈论利用家用DV这两个重要的特性 ,以一部16mm电影短片为例子,来试探家用DV作为OFF-LINE剪辑材料的可能性 。而在讨论电影(film)的后制剪辑以前,先就以上这两个特性,讨论DV适合作为录影带(video)'OFF-LINE剪辑的特性 。 OFF-LINE vs ON-LINE:替身剪辑vs 本尊剪辑,虽然就器材规格而言,广播级的ON-LINE剪辑的硬体需求较高,但是即使是所谓的专业广播级使用,利用OFF-LINE(离线)剪辑来降低制作成本(或保存拍摄母带)的方式仍然相当普遍。它的一般原理是利用画质稍差的替身材料,以全萤幕全画格的播放(PB,playback)的作业环境进行主要的剪辑点决定(影像轨数单纯的话,甚至可以 100%完全决定),完成以后再利用本尊材料进行ON-LINE(线上)剪辑,确定最后的剪辑点、效果、字幕、和播放规格。即使如此,以往精准的OFF-LINE剪辑仍然是需要较低阶的广播级(broadcast)器材,并不是一般'消费者(consumer)'所能负担,这也是在广播电视市场上一直有所谓家用/专业规格界定的原因之一。

DV是第一个有TIMECODE的家规格光是家用DV有TIMECODE这一点特性,就足够让DV和跟以往的家用机型整整差了一个世代,这尤其是针对数位非线性 的OFF-LINE剪辑来谈。针对OFF-LINE剪辑(替身剪辑),再回到DV的两个重要特性 :内建TIMECODE、以及使用软体codec进行全萤幕全画格播放(playback),图示为家用Hi-8摄影机的计时器(calculator),同样的影像画格(frame)可以用不同的计时来表示,表示每一个画格并没有固定下来(stamped)的Timecode 型式,虽然以往也曾经出现较昂贵的广播级Hi-8可以用转接的方法使用标准Timecode。

TIMECODE的主要目的之一(这表示还有别的很多的目的),就是藉著每一个画格(frame)都有不一样的固定位址(STAMPED address)的标示,当成替身材料和本尊材料之间的联系、当成 OFF-LINE的材料和 ON-LINE的材料之间的联系。尤其针对数位剪辑系统,系统软硬体更是把TIMECODE当成影音内容的位置和目录(directory),其重要性 有如软碟片或硬碟的format格式。混乱的格式TIMECODE将导致数位非线性剪辑系统无法顺利读取及写入资料(例如batch capture:批次捕捉的阻碍)。而要在监看萤幕(或外接电视)进行全萤幕和全画格的播放(full screen,full frame rate),更是以往市场上的数位剪辑系统之所以昂贵的主要原因。这些作法多使用外加的硬体影像Nubus/PCI卡上面昂贵的硬体晶片,利用硬体的hardware codec来达成全萤幕全画格播放的任务,因为使用主机以外的'硬体晶片组',一向相当昂贵。DV codec 可以说是第一个可以进行全萤幕播放的软体codec(software codec),并且在APPLE的Firewire和QuickTIme 4.0X以后版本就内建软体的DV codec支援。因为它的资料量(每秒约3.62MB, Mega-Byte)已经是如今电脑主机本身的CPU及系统架构就可以负担,如今要进行'全萤幕和全画格的播放',外加的硬体需求和成本更是大大降低,并且配合外接家用DV装置(不一定表示必要'DV摄录影机')、让它执行DAC(digital-analog conversion,数位类比转换)就可以达成目的。

DV使用低成本的软体codec 简单来说,DV 有Timecode,并且DV可以靠电脑本身CPU(而不是外加影像卡的昂贵晶片)的'马力'、以及软体的DV Codec(而不是硬体影像卡的hardware codec,虽然部份厂商也推出较昂贵的硬体版DV codec)就可以在进行全萤幕全格数的播放(PB,playback)。换句话说,以往许多需要外接硬体卡(含上面的硬体codec)才能全萤幕捕捉和播放的目的,现在只要运用在市面上内建Firewire的电脑主机、使用低成本DV格式的纯软体codec就可以达成精准的OFF-LINE剪辑任务。更重要的是,就算标准的SMPTE / EBU Timecode在拷贝和复制需要更高(表示更贵)的硬体需求,但市面上常见的剪辑软体如Apple Final Cut Pro和Adobe Premiere等都提供'改TIMECODE'的功能,可以在有技巧的前提下比照'广播级'剪辑系统的方式使用Timecode:例如根据'烧上去的Timecode'(Burn-in Timecode)来输出母带规格的EDL(Edit Desicion List,剪辑点决定表)。

DV打破'家用/专业'的界定方式 精准的OFF-LINE剪辑,表示消费者/使用者更可以不受'放映规格'(如家用/广播)的限制,藉由标准格式的SMPTE / EBU Timecode来掌握'替身材料'和'本尊材料'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就可能用最经济的系统和软硬体,来完成'ON-LINE本尊规格'的剪辑决定(edit decision);如此,剪接结果成为email或磁片就可以传送的EDL档案,配合原始的'本尊规格拍摄母带',就可以在支援'本尊或高阶规格的输出中心'(高阶剪接室)进行最后输出及处理。这表示,不管是'家用/广播级'的录影带资料(VIDEO source materials),主要'剪辑决定'的过程的桌面(desktop)已经可以从'剪接室'走出,直接就在消费/使用者家里房间的电脑桌面(desktop)进行:而且使用的是低成本的DV软体codec(Apple Firewire和QuickTime内建)、内建CPU的马力、和全萤幕全画格的播放(不只是小小的QuickTime Movie视窗)。在这样的前提下,家用DV的发明已经让以往'家用/专业'(consumers /professionals)之间的界定相当模糊:'家用DV'的消费者/使用者如今不但可以用家用DV和家用电脑剪辑系统'剪辑日常生活的珍贵事件和回忆'(ON-LINE)、可以想办法使这个ON-LINE的结果处理或转换成其它的播放格式(ON-LINE后转规格)、也可以用它和所谓'专业广播级'的剪接系统藉由OFF-LINE剪辑进行'直接的对话'(未来甚至还可能以电脑系统本身的'马力'执行RT的即时运算处理效果,不另外加卡)。因此,使用DV对于不论是'家用'(consumer)或'专业'(professional)的使用者来说都有好处:(A)对于家用市场的消费者来说:ON-LINE的DV'在适当的操作前提下'可以达成'广播级'的播放品质、ON-LINE的DV'在适当的操作前提下'可以转换成其它的播放格式(同前,这两种应用方式本文暂不谈论)、而OFF-LINE的DV剪辑则可以降低所谓'广播级'后制设备的技术门槛;(B)对于专业的广播业界来说,则可以有效大幅降低ON-LINE剪辑的整体后制成本。 而DV可以进行OFF-LINE的对象,除了广播级的类比数位'录影带'(VIDEO)放映规格(如BetacamSP, BetacamSX, Digital Betacam, D1等)以外,也包括戏院的投射放映规格:'光学'胶卷底片的电影。在这样的脉络下,运用DV来进行操作FILM(电影)的OFF-LINE后制,就是本文要讨论的主题。

责任编辑:andyzgh 文章页数第[1]页 


■ 相关连接
·还没有相关文章
DVFILM简介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by 2005 DVFil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热线 13966718906
皖ICP证备05012547号 中国DV影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