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有“低成本导演”、“草根导演”之称。当年以50万资金和别人弃用的8万英尺胶片,拍成《香港制造》一片,令他一鸣惊人,不但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更参展多个本地及国际电影节,获大小奖项超过20个。接着拍成的《去年烟花特别多》入选柏林影展评审团大奖,《细路祥》也成为香港城中热话。这三部电影被称为陈果的电影“三部曲”,也奠定了陈果在香港电影乃至国际电影界的地位。去年,他荣获香港艺术家年奖。

目前,他最大的愿望仍然是拍自己的电影,这在商业电影大行其道的香港已经是一个极大的创举了。他现在一有机会就尽量使用胶片拍戏。他也不抗拒使用其他高科技工具如数码摄录机来拍戏,因为他相信,最重要是拍出好作品,用什么工具来拍倒是其次。

记者:在你的“三部曲”——《香港制造》、《去年烟花特别多》和《细路祥》中你最喜欢哪一部?
陈:其实三部电影都是我的儿子,没有什么喜欢不喜欢。因为我拍每一部片子时并没想太多其它的。我只是想把当时香港的现状表现出来,因为这么多年来香港电影没有一部反映“97回归”港人生活状态的片子,我认为应该做一下,现在做出来了压力也特别大起来,因为像我这么小的个体,能够完成三部以香港97这一时代为背景的电影,作为我来讲我很欣慰。

记者:以你现在的名气,要进入主流电影应该是十分容易的,那么你今后会不会向主流电影靠拢?
陈:我想我以后会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商业社会里,没有真正的金钱支柱,基本上拍不了电影。但就算要靠拢也不能全靠,还是得有自己的创意和主张。我认为现在有一定的地位以后反而容易去跟人家争一些东西,不至于完全受别人控制。不过现在我还不想这么快进入主流电影,再晚两年更好一些。这两、三年来我执迷不悟地拍自己想拍的东西,方式没什么改变,都是自己出钱,自己写剧本,自己拍出来。我还不想这么快就进入主流电影,因为我比较担心会把以前锐利的东西磨掉,可以想象的空间变狭小了,我现在还有很多自己想拍的东西。

记者:你自己最喜欢哪些华语片导演呢?
陈:杨德昌、侯孝贤、张艺谋都很不错,陈凯歌以前也不错,后来越拍越大、太大。因为我喜欢生活的东西,喜欢小的人物、小的故事。不过很怪哦,商业电影我也很喜欢看,什么卖座的爱情片我都看,没有什么太大的标准。

记者:你能对你电影的风格作一个概括吗?
陈:没有,其实也怪,你不去刻意追求什么风格,到现在我认为反而形成了一些不是风格的风格。这跟一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记者:能谈一谈你最新的动向吗?
陈:准备拍的一部片子叫《香港有个好莱坞》。

记者:听说你准备起用周迅拍片,你能谈谈这是为什么吗?
陈:我是在《苏州河》里看到她的表演的,很大胆,很有野性。但同时她的脸蛋又很传统,我想在她身上应该会有些潜质可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