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普通的DV机加上一台个人电脑,就具备了可以自行创作DV节目的最低硬件配置了, 这种技术的进步,圆了许多影像爱好者当回导演的热切梦想。特别是那些在象牙塔中的莘莘学子们,他们凭借着高昂的创作激情,团结奋进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影像文化的热爱与执著,书写了对学习,对生活乃至对社会的独特的,个性的体会。
马毛影像工作室是由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独自创办的组织。它是由导演马耕宇、策划赵龙、摄影何键、美术张权中,编剧王冬晓等组成。其目的是为了能更好的把爱好影像的同学组织在一起,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创作喜爱的DV作品。
马耕宇:“工作室成立于二零零四年的四月,在那个月份里边,我们拍摄了第一部作品——《那就是说》。剧组的主创人员也就理所应当的成为了马毛影像工作室的核心力量。他们都是我的同学、好朋友,是一群喜欢影像、热爱生活的DV青年。
《那就是说》截图
工作室的成立既是偶然又是必然,偶然是:有DV一年多没拍过一部片子,终于在2004年初有一次与编剧王冬晓聊天,她说她正要写一个剧本不知可不可以,从这一天起我们的合作开始了。必然是:要想召集各路人才就必须有固定的组织。我们工作室并没有专业的非编系统,只有用最简单的设备完成最理想的作品,虽然这一切都不是很成熟,但大家都非常努力去做。
在拍摄期间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种团队精神,大家为拍摄付出了很多。我们遇到过各种困难包括资金、场地、设备等,但大家的热情始终没减。我想这就是一种DV精神吧。在一年的时间里共创作了一部独立电影《那就是说》和一部实验短片《安全出口》。
我们所有成员都是美术学院的学生,没有受过专门影视编导的训练。所以大家经常在一起共同学习研究。也购买了很多大师的作品,比如:伯格曼、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基耶斯洛夫斯基、戈达尔等,从他们的作品中吸取营养。那个时候考虑最多的就是构图和色彩,大家都很喜欢构图简洁、有形式感、有张力的画面。所以在拍摄之前就确定一个这样整体风格,为我们影片的拍摄全过程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现在大学校园里流行青春偶像和搞笑的喜剧,因为都在拍,很快就排除了这两种风格,出于专业的特点我们对现实的生活的敏感,我们把第一部电影的风格定义在“超现实主义”上,就是表现那种“梦和现实”的结合。它可以把现实的生活用非现实的、抽象的语言表现出来。这就更能增强镜头的张力和影片的感染力,符合我们的预想和剧本的风格。
DV机的颜色鲜艳而不饱和,画面的颜色很跳很杂,有时色彩失真有时色彩发灰。为了颜色统一我们大都在后期制作时重新处理颜色。色彩作为影视借助于绘画的元素。无论是影视还是绘画他们的意识都有写实和写意两种。我们想用夸张的色彩渲染主人公的内心情感,重新赋予世界以主观的意义,来达到我们的创作意图。我们更注重形式的表达,用一种感觉来表现剧本的含义。不喜欢讲故事,也不擅长讲故事,不想让观众被动地理解你的作品。
第一部电影的前期准备时间很长,因为大三课比较多,只有用课余时间来分析剧本、画分镜头图板,还有选择演员等等,一共历时三个月。大家在一起研究时因为建议不同发生争执是常有的事。但是为了能更好的拍摄这部电影还是乐在其中的。
《那就是说》后期制作
作为导演必须要整体把握影片的风格。要深刻理解剧本的主旨,而且能够团结剧组成员并给他们拍好的信心。通过这次拍摄我感到我们的电影有很多地方太幼稚,这是因为我们的生活阅历不够造成的。我感觉我们对生活细节把握还不够准确,在影片的拍摄中学到的不仅仅是拍摄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感受生活。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一批电影青年开始尝试用DV拍摄记录片。到今天的美术双年展和国际艺术展览会上,很多艺术家用DV拍摄实验电影制作影像装置等观念影像作品。拓展了艺术表现媒介,使数字技术在艺术领域中得到充分发挥。DV改变了我们过去传统所谓的影视制作方式,由于成本的降低和技术的提高,使得在校的大学生有表达自己思想的可能。DV的普及也给传统电影带来了冲击,DOGME95宣言的代表人物拉斯冯提尔用DV拍摄了《黑暗中的舞者》,因为‘家庭录像’式的拍摄使得这部作品更真实、更贴近生活,丰富了电影语言成为DV电影的重要作品。就像西方美术中印象派的出现,对光和色彩瞬间的把握要远远高于其它流派,这两种艺术表现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艺术语言越
来越随意、越来越感性。符合了观众心理的变化。
著名导演阿巴斯说:‘电影是所有其它艺术的综合,是最完整的艺术形式,但不幸的是电影太依赖于讲故事,这一点不如其它艺术’。所以说今天的DV电影应该把故事作为影片的辅助手段,用音乐、镜头、巧妙的剪辑来表现故事的感觉。也就是用内容服务于形式,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当然不论是内容服务于形式还是形式服务于内容,首先要真诚,能用心去做一部影像作品,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它涉及文学、音乐、哲学、美术等门类。所以我们会不断地学习,广泛的摄取营养。这样才能拍摄出有思想深度和文化品位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