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蚡:陛下 微臣以为,此间所议一切,
必须事前给太皇太后知道。
求得太皇太后首肯,
能行的则行,
不能行的则缓行。
王臧:太皇太后,垂垂老矣!
陛下以天子之尊,
岂可一举手一投足,
皆受制于一个泥古不化的老人呢?
窦婴:郎中令,此话不当!
田蚡:丞相说得极是!
陛下,来日方长,有些事情,
关系重大还是审慎为好。
操之过急,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那就不好了。
刘彻:你们二位的意思是,
有必要把每一步的计划,
先行禀报给太皇太后?
窦婴、田蚡:陛下英明!
刘彻:朕考虑考虑再定吧!
窦太后:真是煌煌巨著啊,
这部书 叫什么书名?
刘陵:父王倒是取了书名,
不过,就是还不甚满意。
所以他让我 进献给太皇太后,
想请老祖宗给赐一书名。
窦太后:你的父王太谦恭了!
弄这么大的一部书,
想是费了不少心血吧?
刘陵:是呀,父亲集聚天下高人,
编纂了多年。
上讲天地起源,道之原始。
中讲人君立德,无为而治,
大治天下。
下说养颜保和 长寿无极之道,
还有很多炼丹的秘方呢。
窦太后:讲的是人君立德,
无为而治,大治天下的!
刘陵:是呀,父王在书中系统阐述了
黄老道家学说。
父王为此书暂时取名为《鸿烈》。
窦太后:好,很好!
刘陵:那太皇太后觉得有什么不妥,
就请您另赐一书名?
窦太后:《鸿烈》,倒也不错!
鸿,大也。
烈,明也。
如今朝廷上下,儒术盛行。
黄老失尊,
这儒学也不是完全一无所取……
刘陵:是啊!
窦太后:但不能只尊儒学一家。
你父王拿出这部书正是时候!
我看此书啊,也可以叫——
就叫《淮南王书》。
刘陵:刘陵代父王谢过太皇太后!
窦太后:回去禀报你的父王,
老身理应谢他才是。
好在冬十月他就会入朝。
到时候 我再跟他议议,
听他讲讲正本清源的道理。
刘陵:诺!
刘陵告辞了!
窦太后:倩儿!
倩儿:在!
窦太后:去把程不识将军给我请来。
程不识:卫尉程不识 拜见太皇太后。
窦太后:你回长安一趟,
把朝中的那些老臣,
给我请到汤泉宫来。
程不识:诺!
窦太后:我要听他们议一议这部《淮南王书》。
这儿有个名单,
按照上面的名子 一一地给我请来。
程不识:臣领旨!
王臧:老师,老师,老师!
下人:申公已经走了。
赵绾:走了?
王臧:走了?
赵绾:去哪儿了?
下人:申公一早就要小的将他送往,
街上客栈住了。
王臧:岂有此理!胡闹!
还不赶快去给我找回来!
下人:小的拦了,可是申公……
王臧:你!
赵绾:看来老师是有意
和学生们拉开距离呀。
王臧:这是 为什么?
刘彻:丞相!
窦婴:臣在!
刘彻:朕下诏“罢苑马以赐贫民”这一项
你操办的如何?呀
窦婴:回陛下,已告完成!
苑里的那些土地,
都分给那些赤贫的人家。
刘彻:好 丞相这边完事了,
那建明堂的事 有眉目了吗?
你们不是说要向申公请教古制吗?
打听到了吗?
王臧:陛下,申公他……
刘彻:他怎么了?
赵绾:申公说 各学派说法不一,
他也莫衷一是啊。
韩嫣:陛下!
刘彻:太皇太后 最近召集了
许昌 庄青翟 石奋等一批老臣,
去了骊山汤泉宫。
程不识:站好喽!一定要加强戒备!
窦太后:皇上最近那一套,
可不怎么高明啊。
当初高祖任沛公时,
主要沿用楚制。
后来攻下长安,
萧何从阿房宫拿到了 秦图书典籍后,
就开始仿用秦制。
所以汉承秦制。
可赵绾 王臧又撺掇皇上改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