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只能 按规矩惩戒。
高祖在上,在下没有尽责,有罪!
太子乃国之储君,来日至尊,
臣不敢击太子,谨代太子受过。
本应自击十下,
留下三下教训太子。
景帝:还不进来?
身为太子,
不在社庙好好读书,
四处闲逛,像什么样子!
卫绾、汲黯:臣参见陛下!
景帝:起来吧,起来吧!
卫绾、汲黯:谢陛下!
景帝:这一向 朕无暇过问 太子读书的事。
你们怎么这么放纵他?
刘彻:父皇——
儿臣只是因为 课程混乱,教义矛盾,
才独自在苑中散步,
想清静地思考思考。
景帝:你说什么?
刘彻:实在是卫绾老师
平时给儿臣所授的儒学,
与太后要汲黯老师
所教导的老子之说,互相矛盾。
儿子愚笨,不知何去何从。
父皇平时 既教导儿臣要尊师,
可儿臣现在,
现在不知,该遵从哪位老师?
景帝:卫绾,你说说看!
卫绾:道不同,不相为谋。
微臣不通老子,
所以,并不知其有何矛盾。
景帝:那么你说,有什么矛盾呢?
刘彻:实际上,儒学与老学之间,
是形同水火。
祖母让我学黄老,
卫老师要我学礼教。
孔子说:“礼乃国之大本。”
而老子却说:
“礼是道之皮 乱之首。”
卫老师要我学聪明,
好学不倦 学而时习之,
以智慧求仁善。
早上知道真理,晚上去死也值得。
而老子却说:古时善于行道的人,
不是教人民聪明,而是教人民愚朴。
人民之所以难治,
是因为 他们有太多的智巧心机。
所以用智巧去治理国家,
只会多出盗贼。
不用智巧去治理国家,
才会让国家幸福。
这么说起来——
不是要人 愈蠢愈好吗?
那我还要学什么智慧呢?
孔子说君子之政,
定要举贤用能。
而老子却说:不尚贤,使民不争。
他们所主张的道理 都是相反的!
景帝:他说的这个问题啊,是个大问题。
朕看你们二位
一时也说不上什么。
明天,从太常府中
请两位博学之士,
让他们来谈谈这个问题。
朕和你们都去听一听。
好不好?
卫绾:好,臣去安排!
刘彻:这下好了,针尖对麦芒,
搞个水落石出!
汲黯:殿下且慢
陛下,老夫着太后之命,
前来为太子授课,
太子今日却无故旷课。
所不敬的不是老夫,而是太后。
太后赐老夫 戒尺一柄。
老夫有过,今已自罚。
太子有过,仍应受罚,以诫再次。
刘彻:还真要打呀?
景帝:旷课该打,打!
(第十四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