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家以DV的理念,组织征集电视公益作品的安徽电视台经济中心,近期举行了DV公益作品颁奖和全国高层的DV研讨。来自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广电协会、中国视协、各省级电视台DV栏目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齐聚安徽,共同研讨DV的公益性及如何与电视节目结合的问题。安徽电视台网站进行了视频现场直播。安徽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周苏,安徽电视台副台长王学锋、邹晓利,经济中心主任韩玉春、副主任龚正,《安徽广播电视报》社长周林立、副社长孙力,以及“红三环”企业代表,出席会议并为获奖者颁奖。 长期以来,DV一直是被人们看作为普通百姓自娱自乐的东西。然而,随着DV爱好者人数的不断扩大,制作水平的提高,全国各大电视台都在积极地探索如何利用DV这支新兴的影像力量。DV对社会的影响,其在主流电视媒体的前景作用如何,成为电视业内当下关注思考的问题。作为率先在全国成立DV组织,实践与理论并举的安徽电视台DV工作,继去年首届DV研讨会后,今年联手《DV@时代》杂志社举办这次全国层面的DV论坛,旨在联合各省电视同行专家,直面DV的媒体现象,探讨DV成为先进文化层面的发展空间和有效途径。 从两年来征集的近百件作品来看,DV的社会效益影响和收视效果都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想。去年在全省征集的40部公益作品题材涉及环保、社会公德、希望工程、非典等主题,这些来自平民作者的原创表达,以DV“平民的视角、平民的表现”,把社会公益的内容诠释得朴素真实又个性时尚,部分作品还为企业看好,具有市场商业空间。今年全国范围的征稿,来自上海、北京、云南、江苏、安徽等地,作品呈现了丰富的地域人文特色,内容题材也从一般表面化的公益行为的提倡,提升到对平凡人生文明进步、理想价值的追求和关注,带有很强的时代特色。 专家学者在论坛中各抒己见,与现场的“百名幸运观众”及DV爱好者交流争鸣。他们认为“DV并非低位”,“平民化并非小众化”。DV公益性题材的“视野”拓展,很好地解决了它由“小众”走向大众主流,由“小我”走向“群体社会”的良性转轨。人们有望看到:在组织基础发育良好的安徽,民间影像沿着健康轨道发展,DV电视节目的栏目化已为时不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