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俱乐部 大赛 活动 在线DV 作品库 剧本 导演 摄影 采编 表演 故事 导购 专题 电影 动漫 视频招聘 音乐 旅游 商城 论坛 软件 上传通道
您的位置 > 首页 > DV人 > 电影

真实的生活让我激动


作者:海文 来自:dvchina 点击:0 时间:2004-10-28

 

访问者&撰稿人/海文

    朱传明,1971年生于江西九江庐山茶场,初中毕业后上了技校,后成为九江石化总厂锅炉工,因爱好诗歌创作,成为厂办文学刊物最年轻的编委。1996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成为当地的第一个大学生。上学期间,与同班同学杜海滨等组成“道光”电影小组,二年级创作的一个剧本拍成电视剧,获得“飞天奖”,后来还担任北京电视台百部电视短剧《咱老百姓》编剧。三年级借同学的掌中宝拍摄纪录片《北京弹匠》,1999年在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获得“亚洲新浪潮”单元优秀奖。2001年拍摄纪录片《群众演员》,《群众演员4——包荷花》获得凤凰卫视《DV新世代》中华青年影像大展(2002)年度至尊大奖。

关于《山上》
创作是永远寻找理想的过程
海:《山上》是你第一部DV电影吗,它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
朱:是的,《山上》拍了一户住在庐山里的普通人家的生活,小伙子和父母、爷爷在山上平静的生活,其中也有死亡,是关注普通人生存状态的影片,故事情节平淡,但具有普遍性。
海:你的家乡不就在庐山吗,说说拍摄时的情况。
朱:我的老家就在庐山脚下,我对那里的乡村生活很熟悉。这部片子我找了当地人来演,拍摄资金自己筹了一些,朋友借了一些,总共几万投资,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朋友,都不拿报酬。除了录音设备是租的以外,摄像机、脚架、后期音频剪辑工作站都是朋友支持的。40分钟每盘的素材带拍了30多盘,拍摄周期用了20天,再加上路上的3天。
海:后期剪辑如何进行的,使用什么软件?
朱:用的是Adobe Premiere,我的同学汪世卿帮助我剪辑,他对剪辑技术更熟悉,我主要做后期调整。100 G的硬盘还够用,但速度较慢,由于PC不稳定,要经常备份和及时存盘。
海:这部DV电影准备怎么发行,怎么让更多的人看到?
朱:主要还是小范围放映,片子怎么发行,我还没想清楚,这也是我面临的问题。如何让片子和更多人见面,能否为我带来资金机会,以便继续拍下一部电影,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找到答案。

(部分内容)

关于《群众演员》
透露生活中真实的一面

海:《群众演员》获得了“中华青年影像大展年度至尊大奖”,它赢在哪里?
朱:也许因为《群众演员》抓住了人物生活中最本质的状态,透露出生活中真实的一面,残酷的一面。包荷花这个人物是《群众演员》里最受人同情的,容易引起共鸣的。包荷花心地善良,但头脑简单,有些像卓别林扮演的人物,也像费里尼《大路》中的杰尔索米娜,是小丑式的,但笑过之后心会很痛,很辛酸,而且因为包荷花是女性,更容易获得人们的同情。
海:你如何评价播出的其它DV作品,如何评价凤凰卫视《DV新世代》?
朱:很多DV作品都很好。凤凰卫视《DV新世代》开播还不久,有些不足,有些瑕丝,都是可以理解的,可以原谅的。《DV新世代》能办起来就已经有很大勇气了,会为中国DV创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栏目的,这个栏目已被媒体评为2002年度最新锐的电视栏目。
海:为什么选择 “群众演员”作为创作题材,你想要表达什么?
朱:我对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感兴趣,能把他们的生活状态纪录下来,我就很满足了。虽然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与一般人的生活有很大不同,但我从他们的生活状态看到了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比如迷茫、失望、伤害等等。我有拍摄的冲动,我对不同人的不同生活有浓厚的兴趣,我想知道他是怎样过每一天的,在想些什么。铁打的电影厂,流水的群众演员,一天20块钱和一份盒饭,拍完了就哪来哪去,只是临时雇工。他们大早起就等在北影厂门口,都是抱着憧憬的,但事实是不断地失望。想当明星,这不太可能,而有些人坚持着,不愿面对现实,有些人为了生计只想混口饭吃。
海:有没有人很敏感,不让你拍他。
朱:有人说不要拍他,我就不会拍,这是最基本的人格尊重。但一般熟了之后他们就让拍了,他们有时不在乎你拍他们。
海:镜头下,他们表现自然吗,有没有做了明星的感觉?
朱:还是比较自然的。当然,每个人面对镜头时都会与平常有所不同,因为镜头代表的是另外一种东西,让人产生虚幻感,也许镜头捕捉到的就不是真实的一面了。但镜头赋予的社会意义还在,镜头刺激他的表演欲望,是互动的,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我们一起经历,这很有意思。

(部分内容)

关于《北京弹匠》
我更喜欢拍摄的过程
海:你的第一部DV作品《北京弹匠》在日本获奖,当时对你鼓励很大吧。
朱:我不去关注拍摄的结果,我更喜欢拍摄的过程。能够拍些东西我就很高兴了,获奖对我真正的意义是鼓励。看看电影史,就会感到自己是多么渺小,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很幸福了。
海:当时看过你这部作品的人多吗,他们怎么评价的?
朱:不是很多,他们说能这样拍挺好的。记得有一次请几个朋友看片子,一个女作家看了10分钟后突然说,她有拍摄的欲望,因为她觉得她也可以拍,里面的内容她很熟悉,这是对我的片子最好的褒奖,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一种夸奖。
(部分内容)

关于DV技术
DV就是平民化的影像创作工具

海:为什么很多人的第一部DV作品都很不错,像你的《北京弹匠》,杜海滨的《窦豆》,英未未的《盒子》等等。
朱:这和作者的经历有关,特别是接触到的影像教育的影响。
海: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DV技术没什么门槛,只要喜欢就很容易拿起来拍。
朱:电影对于普通人的神秘感,主要是因为电影技术的门槛太高。而DV就像是一枝笔,是平民化的影像创作工具,只要知道开关机的几个按扭就可以拍了,通过实践去练兵,提高技术水准。越是高科技的东西对于使用者就越是简单,这就是数码技术带来的便利。
海:你怎么看待DV的发展现状?
朱:DV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中国,人们还没有形成用DV表达自己的习惯。进入影像时代、读图时代,开始用DV表达,慢慢进入爱好阶段,普及阶段。DV已经很便宜,开始更多地进入普通家庭,可以纪录生活,纪录旅途,拍个短片,拍自己的MTV。
海:有人说“DV拍起来容易,编起来难”,你怎么看?
朱:胶片电影编起来也难,但DV拍起来确实容易许多。影像艺术是综合的艺术,集体的创作,剪辑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重要的创造过程。
(部分内容)

关于DV创作
拍摄是一种幸福
海:谈谈你的家庭?
朱:我的家庭很普通,父母是国营茶场的普通工人,住在庐山脚下,石头垒的房子,周围是一片绿色海洋。童年的生活印象很深刻,有粗糙的一面又有细腻的一面。我和我弟弟都还不错,我是家乡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我弟弟是第二个。
海:成长过程中记忆最深刻的部分是什么?成长经历对你DV创作有多大影响?
朱:生活中的每一个经历都是自己的宝贵财富,每个片段都很有意义,冥冥中命运安排你那样走,一路走过来挺好的,我感谢所有给我帮助的人。我没有抱怨为什么读了3年的技校,当了5年的工人,这么晚才读大学,不能这么看,每次经历都是生活给你的,成为你创作的财富。体验生活和生活体验是两回事,为了创作去体验生活,不等于生活中本身的体验。真实的生活很好,生活待我不薄啊。比如这次拍《山上》,就是拍童年的回忆,拍家乡的生活,任何东西有了距离以后才被关照。
海:哪些导演和作品对你影响最大?
朱:电影史上太多太多的优秀导演都对我有影响,而不是某一个导演。当然,更亲切的还是华语电影,台湾导演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童年往事》、《恋恋风尘》、《悲情城市》等,大陆导演张艺谋最好的电影《秋菊打官司》等。张艺谋是很真诚的导演,特别有创造力的导演,他电影中的生命力让人欢呼。陈凯歌导演前期的作品很好,像《黄土地》、《边走边唱》、《孩子王》、《大阅兵》等,是当时最具文化思辩特征的作者型导演。生活气息是电影中很重要的方面,我还是喜欢真实的电影,是内容的真实,形式可以是荒诞的。青年导演朱文也许会是中国未来最好的导演之一,《海鲜》荒诞的形式下面,内容却是极度的真实。
海:如果以后你有钱拍胶片了,还会拍DV吗?
朱:我会根据不同题材来选择创作工具,适合DV的题材还是会用DV拍的,就像毛笔、钢笔、铅笔一样,各有不同的用途,不可能谁完全取代谁。
海:DV适合哪些题材呢?
朱:DV也包括实验短片、剧情片、纪录片、艺术片等题材,其中纪录片是最适合的题材,我下面有一个计划,拍一个村庄拍一年,就用DV拍。
海:对“DV就是玩”这种说法怎么看?
朱:玩是一种态度,看你具体怎么理解,玩也可以是一种严肃的态度。从大的意义上说,做任何事情都是玩,电影最初的目的就是娱乐、杂耍。
海:有没有被称为“地下电影人”,你喜欢这个称谓吗?
朱:我觉得更合适的称谓是“独立制片”,“地下电影人”带着很浓厚的文化批判、文化斗争的意味。“独立”更能体现一种精神,一种制作的状态,更中性。独立制片在世界范围都存在,包括美国,欧洲。
(部分内容)

责任编辑:andyzgh 文章页数第[1]页 


■ 相关连接
·还没有相关文章
DVFILM简介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by 2005 DVFil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热线 13966718906
皖ICP证备05012547号 中国DV影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