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DV的了解显然没有对DVD的了解那么深,相同的是DV与DVD的前两个字母都是简写自Digital Video,不过在DVD是数字化视频光盘,而在DV则译为数码录像。DV,作为名词,它一般是数码摄像机的简称,用做动词就是(用DV)摄像。
DV机是那样一种机器,用它拍摄的东西可以直接拿到计算机上进行再加工。它比传统的摄像机多了再加工的功能,这就不仅使每个人都能拍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还包含着很多可能性,你可以让它变成你想要的那样。加入你喜欢的音乐和旁白,随心所欲的剪接,让人目眩的特效,只需再加一台普通电脑和好用的软件就搞定。我想这样做出的东西最终可以叫做DV电影了。
关于DV电影,最近国内媒体关注颇多。大抵是由于今年年初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举行了个名为“Urban Generation"(城市的一代)的中国电影节,参展的中国第六代导演们带去的大都是DV作品;另一件是上月底举办的中国首届独立影像展,国内玩DV的人士又过了一次瘾。比使用胶片便宜的多的成本,对非主流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宣泄,让DV影片就这样火起来。当然,DV影片并非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几年前的电影《女巫布莱尔》就过多的应用了这种技术,尽管镜头晃动得让人恶心,情节又枯燥无味,最后一声尖叫,连女巫的影子都没看到,但还是给制片商带来了巨大的利润。还有用100部DV晃出的一部《黑暗中漫舞》,也为制作者捧回了金棕榈奖。这样看来DV是早就有双效的,无怪乎在sundance电影节上有句玩笑话,见到一个导演你应该先问“你的电影是DV的吗?”
这些都是专业人士的事。参展或有商业目的的制作,是要懂得电影语言的。虽然他们一直声称是关注民间状态,但他们的作品恐怕不是民间人士轻易能看懂的。也许把DV作为一种创造性娱乐方式更让人容易接受。几个时尚好友提着DV,走在大街上,边走边录,还可以抽空跑去厕所换套衣服的任意做秀,配音剪辑成幽默短片,导演瘾演员瘾创意加工瘾一起都过够了。还记得有个美国电视里,老师留给学生家庭作业,让学生拍自己的家庭。找来好玩的道具,给群众演员(自己的家人)画画妆,自己做导演,又滑稽又好玩。旅游短片也不错,留住美好的记忆。我想时尚的你也许不用多久,就会用“你最近DV了吗?”打招呼吧。
(胭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