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DV创作比较
作者:冷凇 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硕士研究生 来自:未知 点击:0 时间:2005-2-6
DV大家有很多定义,很多专家都有自己的定义。我的定义是DV他出现带来是文化领域的自由表达。平时我们对物质资源的占有不在是专职机构的功能,DV的存在等于我们从一种物质材料中解放出来了,一两万的机器让我们对社会的东西都可以表达出来。国内的DV创作是比较典型的个人化创作,独创性很强。我们拍前不会考虑DV拍出的片子是给谁看的。DV这个新生儿只能拥有很小的一个空间,不被主流媒体所认可。 我简单说一下北京的DV播放情况,一个是大学校园,办一些讲座,放一些DV作品。再一个酒吧,酒吧里面做一些活动,请一些教授讲一些。再一个比较广泛的电影电视节,他很少有一个播出平台。这是DV在北京的现状。第二谈DV题材的选择问题,是边缘还是主流。其实欧美西方国家他DV创作的使用率比我们国内要高得多,他新闻的采编制作很多是DV完成的。他们只要是使用DV,价格树好,反光板调好,就当DV当成一种大的机器。既然你花了时间和精力去创作搞片子,出一些产品、商品,你就要认真地去对待DV,否则我认为对DV是一亵渎。 在英国西方媒体,我们总觉得国内媒体对西方媒体有很大的宽容度,大家觉得是不是拿到西方就可以播了,西方反而更严格。我拿英国说,13岁的少女怀孕,16岁以前少女怀孕在英国非常普遍。70%的少年16岁就吸过大麻,脱离家长管教的孩子就更多了。找边缘题材的选题的话就更多了。实际上包括我们学校里放的作品也好,我看不到这些内容的作品。就象我们学校的一位资深的教授说,我们不允许我们的学生去拍一些英国黑暗面的作品。 再一个我想说的就是,DV我个人认为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充当主角,只能是配角。他是民间影像的狂欢,是自我摆脱束缚的陶醉,最陶醉的人还是摄制者自己。摄制者在拍的时候多为观众想想。我们的层次是不是会更上一层楼。很多院校大家拍片子都有气,拍完之后就送到电视台,说这片子播不了,你不给我播我偏就这样拍,你不播我自己看。很多人有这样的心理。好象是一个年少的孩子和父母在较劲一样。我希望大家把自己主观性较强的东西放下来,对双方的合作都有帮助的。 再一个DV作品过于走边缘化题材的话,我个人的创作的DV片也是边缘化的题材,这个并不奇怪的现象。因为本身一个残疾人或者一个普通人,一个得白血病的人,一个普通人摆在哪里,大部分人会去拍一个残疾人、白血病人。他摆在那里的就是矛盾冲突。我们在拍边缘化倾向的东西,我们要注意国外对我们的形象的看法。比方电影周一连放了很多DV作品,全部都是反映中国阴暗面的,同性恋的、吸毒者的等等。这种片子对我们国内的形象是一种什么样的影响?播出以后,我们同学都问我你们中国就是这样的吗?我说你去了北京、上海就知道中国是什么样子的了。我不知道送这些片子的人是怎么想的! 再一个说一下DV边缘化作品我说他不能立足,他从美学类型上分是不能立足的,悲剧、喜剧、崇高美、优秀美。好过把边缘化的题材定义为悲剧。鲁迅说,悲剧是把世界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大家看。前提是美好的东西。同性恋者、吸毒者他们是美好的事物吗?抗洪英雄的牺牲和吸毒者牺牲,他们牺牲的价值是一样的吗?前者他死了他的精神永存,后者他最多是一个教训。边缘化的题材我个人认为是不能立足长久的。 再一个DV的创作是个性还是真实性的问题。西方人创作作品的时候是不是特别洋溢自己的个性。美国的《探索》不管什么样的片子都千篇一律,在国内创作作品必须要抑制自己的个性。我们看了各个电影节凡是获得大奖的作品都是把个性隐藏得很好的片子。我们是不是应该用一些别的手法。 最后谈一个问题就是DV的社会功能问题。到底是创作还是纪录。首先DV播出平台现在很窄,现在举办DV的评奖活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大学企、事业单位都愿意举办DV的活动都很多。给DV创作者一种误导,我们拍DV片就是为了获奖。我们从DV这个东西产生的起源来讲,大家买DV是为了旅游,拍一些片段。DV的功能是记录,就像我们的闪盘是记录资料的。DV的功能应该作为记录,资料的存储,这是我们国内做得特别不够的。 我们国内69%拥有DV的人他希望拿DV去拍片子,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没有上过影视院校没有经过影视培训去拍片子,主流媒体是不允许播的。你不如去拍你身边的东西。 再一个我想说一下英国和西方他纪实频道对DV资料的使用量问题。我举了英国DV栏目的几个例子,比如说震惊行为他的资料都是DV拍的,这几个栏目在地区是主流栏目。纪实频道应该是凡是跟纪实有关的东西,跟生活有关的东西,我们都能拿出做栏目。震惊行为是什么?比如我在这里演讲,突然有一个女的来把我踢一脚,扇两耳光,现在就有DV在这拍,播出后就有人来问你,为什么那个女的来踢你。我说她是我以前的女朋友,我对不起她。大家正在高兴的时候,突发性的事情发生了,就需要我们DV机把它记录下来。这些栏目在我们国内看不到。我们所理解的就是DV就是拍摄家庭录像。这需要我们DV资料的存储。这是一个。 再一个我想说的是DV被摄者的问题,是排斥还是接受。我在上学的时候,我当时想拍一个镜头,地铁进站,我带了一个组把所有设备架好了,就等着地铁进站。结果就有很多执法人员过来问,你们是哪个单位的,为什么在我们这里拍,有没有得到我们上级的允许。焦点访谈等等于拿DV去揭示社会的阴暗面,把阴暗面拍出来给我们领导摸黑,在国内有公务员的地方,你只要拿出DV来拍没有一个人欢迎的,无论是国企、超市等等。外国就不同,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什么人会阻挠你拿DV拍,基本上大家都会冲你笑。你问他一些问题,他很高兴地跟你谈,甚至是性的一些问题。 再一个就是我觉得DV现在很多时候受到歧视,我参加过很多类似的会,是产品发布会等等,凡是拿大机器的记者都奉为上宾,认为是主流媒体来拍,凡是拿DV的记者他都会冷眼相对。他以摄像器材的大小来揣测你的动机。 大概说完了,总结一下最想说的还是大家对于DV应用上的区分,到底是记录还是创作。你是想拍纪实片段,发现生活中的亮点,还是拍片子拍作品,如果拍片子拍作品请你把架子架好,打好反光板等等。如果你是拍纪实片你只要拿起DV就可以拍。如果我们把这点意识做到了,同时也希望安徽电视台能够多出一些资金、精力和物力来建立一些DV的资料存储平台。这些资源都是很重要的第一手的资源。在讨论一下,可能DV在忙乱以后可能迎来一个更大的发展。
责任编辑:andyzgh 文章页数第[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