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俱乐部 大赛 活动 在线DV 作品库 剧本 导演 摄影 采编 表演 故事 导购 专题 电影 动漫 视频招聘 音乐 旅游 商城 论坛 软件 上传通道
您的位置 > 首页 > DV人 > 电影

中国DV的创作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者:王明远 上海台纪实频道《DV365》制片人 来自:未知 点击:0 时间:2005-2-6


    (一)中国DV的创作现状
    DV开辟了一种全新的记录方式
    DV作为一种家庭影像摄录设备,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方便和简单。过去电视观众一直都是被动的影像接收者,电视台播什么节目,观众就看什么节目,而现在随着DV的出现,随着主流媒体的开放,电视不再是电视专业人员的专利,普通电视观众拍摄的影像作品也可以在电视台或网络上播放,观众真正过了把电视瘾,做了回电视人,这种感觉真的很新鲜、很有趣。DV在初创时就选择了立足民间的创作,DV更多地将镜头对准了社会底层,以平等的眼光、平静的心态、平和的意识、平实的视角来记录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细节、情感状态和生存状态,这种个性的选材方式,打破了过去主流媒体一直把重大事件、英雄人物作为主要记录主题和对象的框框。DV的诞生实际上蕴藏了一场电视革命,因为DV更多是属于民间的,在发表的许多DV作品里观众看到或听到的更多是“客观”和“平实”的画面和声音,DV开辟了一种全新的记录采集方式,如今DV已经越来越多地走近我们的社会,走近我们的生活,而更多优秀的DV纪录片在主流媒体开办的各种DV栏目和纪录片栏目中播放,使DV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DV曾经另类 DV也很无奈
    DV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崇尚个性,DV带给创作者更多的是激情和欲望,他们手里拿DV,可以随心所欲,想拍什么就拍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任何框框和限制,所以中国的DV创作刚开始时几乎处于一种自由的状态,没有人去关注,也没有人去引导,而大部分玩家都是些基层的DV爱好者,他们是徘徊于主流媒体边缘的,他们的选材往往不受政治的影响,也没有表达某种政策的压力,所以他们可以用更从容、更自由的方式来选取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他们DV关注的对象大多都是社会上的一些弱势群体或边缘人,比如地下歌手、同性恋、三陪女、吸毒者、流浪汉、艾滋病患者等,作品表达的永远是那种对残酷现实的无奈、对沉重生活的怀疑,大部分的DV作品里萦绕着浓重的灰色气息,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定性为另类或者前卫,节目虽然真实、朴实,也能体现人文关怀,但这并不是观众所要看到的主流。另外由于DV作品没有一个正规的播出平台,所以很多DV创作者也只能拿着自己的DV作品在酒吧、咖啡厅、画廊里播放或送往境外参评参展,其中也有一些DV片的题材晦涩,内容消极,格调灰暗,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每每谈到DV,人们往往会把它同另类、非主流联系在一起,总认为DV的作品只能在地下活动。
    创作群体扩大 DV创作出现亮点
    这几年来随着DV的普及和DV创作群体的扩大,中国DV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快速和良好的成长期,尤其是许多影视专业的大学生和DV独立制作人的加盟,使中国的DV创作又出现了一个亮点,因为这个创作群体基本上都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他们与纯粹的民间DV不同,能最大程度地发挥DV的特点,他们有能力将自己的个性化表达与DV作品的思想深度结合起来。在一段时期,中国的DV剧情片和DV纪录片的创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得到了大幅度地的提高和提升,一批又一批的优秀DV作品在国际、国内的电影、电视节上频频亮相,获奖消息也接连不断。中国DV的快速发展不仅引起了国内媒体和观众的关注,而且也引起了国外媒体和专家学者的关注。
    主流媒体介入 DV创作良性发展
    一直以来大家都把DV看作是非主流的东西,不敢接近它,而随着大量优秀DV作品的推出,主流媒体看好了国内逐渐升温的DV作品个人影像制作的前景,于是一些主流媒体专门为社会上的DV创作者和DV爱好者开设了DV栏目和DV节目,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应该说DV在中国大规模的发展离不开主流媒体的介入和扶持。八年前北京电视台开设的《家园》栏目,三年前上海电视台开设的《新生代》栏目和香港凤凰卫视开设的《DV新世代》栏目和一年前江西电视台开设的《多彩DV》栏目等都为社会上的广大DV创作者和DV爱好者提供了一块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当然主流媒体的介入绝不仅仅只是提供一个播出平台,而是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作品的导向到影像风格和节目的整体包装上都进行全方位地把握和掌控。过去有很多DV作者不知道拍什么,他们报的选题或送来的作品几乎都是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个性很强,格调很低,但当他们一旦与媒体接触后,就明白了哪些题材可以拍,哪些题材不可以拍,通过沟通和探讨,DV制作者和创作者的视野开阔了,也不在社会底层去寻找“另类”,作品的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主流媒体介入DV,既整合了社会的DV资源,又渐渐地将DV的创作引上了积极、健康的轨道。
    (二)中国DV的创作趋势
    DV创作需要大家来支持呵护 
    中国DV经过了几年培育和发展,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支创作力量,在这支创作群体中包括了一批专业人员和一批社会独立制作人,他们与纯粹的民间DV爱好者不同,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养,他们能最大程度地发挥DV的特点,也有能力把个性化表达与DV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个创作群体的扩大将会进一步推动中国的DV创作和DV发展。当然中国的DV创作队伍中还应需社会各界DV爱好者的加盟和广大观众的支持,在专业与业余、民间与主流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中国的DV创作才会进入一个最佳的创作期。
    DV创作将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DV是个人化与大众化的,用百姓的眼睛、百姓的视角来记录社会变革中的真实故事,倾诉百姓生活的体验,这才是民间DV应有的姿态,也是DV作品取得成就的基本条件。最近两年来,中国的DV创作者们深入社会,深入生活,精心拍摄,精心制作,创作出了一批观众喜闻乐见又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也屡屡在国际、国内的纪录片大赛中获奖,譬如中央戏剧学院施润玖创作的DV纪录片《敬大爷和他的老主顾们》获2002年度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长篇一等奖,同时还摘得最佳编导奖、最佳录音奖。纪录片导演李晓用DV拍摄的纪录片《我的露露》荣获2003年度四川电视节人文类纪录片金熊猫奖并入围2004美国艾米奖。摄影爱好者梁子创作的DV纪录片《房东蒋先生》荣获2003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纪录片金奖,同时还获得了2004年度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长篇二等奖和2004韩国EBS国际纪录片节最高奖。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创作者大都是社会独立制作人,这些优秀DV作品的最大特点都以独特的视角,平实的手法,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状态,深受专家和观众们的青睐。这些DV作品的获奖标志着中国的DV创作又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如今每个DV创作者都知道,DV只有在民间的土壤里才会有无穷的生命力,如果DV一旦脱离了社会的土壤,那DV就会失去它的本色和特点,DV创作也就会变得空洞而毫无意义,因此未来的中国DV创作一定会更贴近社会,贴近百姓,贴近生活,DV的记录也将会越来越精彩。
    DV还要为自己的生存发展忙碌
    DV作品作为一种影像制品,必须借助电视这一播出平台进行大面积传播才能生存,这对要求回收成本的DV创作者来说更是生死攸关,其实DV在中国的升温是主流媒体介入的结果。当然,网络宽带的出现也使DV的传播途径多了一种选择,但当下毕竟网络宽带还刚刚起步,靠它的点击力和影响力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电视还是媒体的主导,因此DV要进一步发展,还得继续依赖主流媒体。DV一开始就与纪录片有缘,DV纪录片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当今大众文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仅仅依靠缺乏娱乐性的纪录片,DV是难以生存的,DV不能只是单一的纪录片,它要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担忧,DV只有利用其本身具备的优势和特点,全面发展,找准定位,依靠市场力量来推进,DV的发展才会有前景。
(三)确保DV的健康发展
    建立DV机构 制定行业行规
    要使中国的DV创作健康、有序地发展,首先必须建立一个民间DV权利机构或DV民间协会。DV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DV创作群体来说,他们需要一个良好的行业环境,DV是属于民间的,因此要由民间的机构来管理,现在中国的DV没有一个家,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这就需要建立一个DV民间管理机构,因为当中国的DV创作一旦有能力支撑起大规模的高成本制作时,就必须建立行业规则、运作程序、语言法则,一方面来保护DV创作者的创作权利和知识产权,这是DV生存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使每个DV创作者都明白,民间的DV创作虽然有极大的自由度,但只要作品参与传播,就必然要受到社会基本规则的约束,如法律,道德,而那些过了“度”的个性或作品就容易触犯行业规则甚至触犯法律而受到严厉的处罚。当然,政府有关部门或宣传部门也应该在宏观上加强控制和监督,使中国的DV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构筑DV平台 保证健康有序
    要使中国的DV创作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必须构筑一个固定的、明确的、全国性的DV交流和播出平台以帮助年轻的DV创作者进行创作和表达。在这个交流和播出平台上能经常播放一些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DV作品,使DV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国内DV的制作水平和制作质量,同时这个交流和播出平台还应主动地将国内优秀的DV作品介绍到国际上去。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4《我们的影像故事》在广大DV创作者和DV爱好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意义深远,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中央媒体的这一举措大大地激励了中国DV创作者和DV爱好者的创作热情,这一活动不仅为中国广大的DV创作者和DV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也为中国的DV创作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做出了努力,如果将来中国的DV大赛组织工作成熟,为什么不可以举办中国的DV艾米和中国的FIPA呢?当然,中国DV要健康发展,还需要各地主流媒体的积极扶持,开设一些DV的栏目和节目,在主流媒体专业人员的引导下,在确保节目的导向和节目的质量下,能让社会上的更多的DV爱好者参与到电视节目的创作中去。
    打造DV市场 做大DV产业
    为了使中国的DV创作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还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DV市场运作和发行体制,并将其不断地完善,这个过程不能完全用行政命令来解决,而是主要依靠市场来完成。虽然与纪录片市场一样,现在DV的市场运作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但中国的DV完全有市场化运作的可能,这就需要一批有眼光、有魄力、有胆识的发行人和企业家来共同完成。21世纪的今天,是一个商业时代,一切东西都在商品化、市场化,在这样的商业环境里,DV的产业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为DV的制作需要在心智和资金上的投入,尽管这种投入同电影相比微乎其微,但是DV人都知道,一部优秀作品的制作是要耗费无数的精力和心血的。但DV创作一定要个性化的,因为只有独具视角的个性化作品才会有商业的卖点,而那些毫无特点的DV作品是不会有卖点的,所以DV市场的建立就是要鼓励DV创作者生产好的作品,就是要使DV成为创造价值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虽然中国的DV创作还没有真正形成规模化和市场化,缺乏整体的协调,在范围、规模和影响上,DV的创作和DV的市场还是十分有限的,但是随着DV在中国的普及和一批又一批高素质DV制作人的崛起,中国的DV产业一定能做强做大,中国DV的明天一定会灿烂的。

责任编辑:andyzgh 文章页数第[1]页 


■ 相关连接
·还没有相关文章
DVFILM简介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by 2005 DVFil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热线 13966718906
皖ICP证备05012547号 中国DV影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