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们曾经在安徽合肥也是这个地方我们跟王台长、韩玉春主任、DV的掌门人张雪女士,还在想DV什么时候能走出低谷,DV什么时候走入大众。那个时候我们不敢把DV和公益这四个字联系在一起。过后我就写了一篇文章,写了一篇《给DV安个家》。两年之后,DV不仅是小众的,DV不仅是低俗,他已经走入社会,走入大众。作为省级电视台把DV的东西连续这么长时间能够在省台播出,这不仅仅是像上海、江西台搞的这样的栏目,他很明显就是DV的东西。我最近搞了一个调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数字,全国126所大学设立了主持人,播音主持;有200多所大学设立了编导的系,直接是电视编导;有300多所学校有编导专业。这么多大学设立这么多系,不是说300个学生使用这个专业。他是200、300多所学校。现在使用的都是DV机,中国传媒大学一个分院就有近百台索尼150DV设备,实际上社会的DV远比我们大学实习用的DV更要多。 DV研讨会时间比较紧,已经到了时间,我想我在底下的时候,有个同学提了一个问题,他主要问我DV的纪录片怎么来做?实际上我们发现有DV性的公益广告就这么做。DV的情节剧怎么做?有的同学问到DV的片子怎么做?我想DV的这个东西,他是既然是影像非虚构的,他跟纪录片是同样的东西。我们以前创作纪录片是平叙化,我们创作DV要有故事化。 现在DV人群有两类人群,一类人群是拿着比较专业的拿着DV机去拍DV片。第二类是纯属老百姓。还有十几家电视台设立了DV栏目。DV节目的制作可能与纪录片是相同的,都是真实纪录。我想6—7条,第一DV纪录片的创作是等来的,不是倒来的。刚才看了生命日记,70天等来的。第二纪录片跟DV片的创作是发现的艺术。他是素材的收集。他通过DV的影像他可以搜集很多影像来做。他是发现的艺术,不一定非得做出节目来。也许通过DV他就是我们的笔。第三我认为DV出来的东西是作者对被摄者的感悟。实际上作者纪录的是自己的思想。我假设拍乙方,实际上是纪录自己本人的思想。实际上应该是这么一个概念。第四个我自己认为这种DV纪录片的创作是最主观的客观记录。因为你在选材的时候,开机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拍他上厕所,为什么要剪辑这块去掉那一块也就是说要原生态记录,创意性地编辑。绝对不是说我就是原生态拍记录,所有都反映作者主观地创作动机。还有一条第六条我个人认为由于他是真实记录的东西,所以用什么语言记录非常重要,因为命题作文有的时候是解说词在前,这种东西可能是以声音为主做出来纪录片。 由于DV与主流媒体的区别在于他的价值没有主流媒体大,有的架子五级风都可以刮倒。但是他有一条是对的,他是用画面语言记录的,正是由于他的声音效果不行,他的画面记录的功能倒是超出了主流媒体。我认为画面语言说话倒是DV的一个长处。由于画面语言的多益性。因为我用画面剪辑出来的作品他是多意,可能你觉得你的片子出来以后不像主流媒体那样一部到位。实际上他有很核心的东西,DV是传播性的宣传。组织部叫我搞培训的时候,你能不能容忍我讲一次课,我就选题,电视从宣传到传播是一场革命。组织他就是搞党员教训的片。因为主流媒体党员教育片。我给他讲的是要加强好看的纪实段落,增加了党员教育的好看性。但是我去年我选择了一个题,宣传性地传播还是传播性的宣传。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可能是在纪录片创作上的一个点。理念上我认为应该把握住这条。用画面语言来叙述故事。 最后一个我个人认为纪录片的东西,不要赋予他太重的个人色彩,这里面提到DV的选台太平民化、随意化。平时视点他是选材一种方式,主流媒体他选择的也是平民视点,而节目的定位的方式还有另一种说法。他有一个什么问题?平民化、随意化他不是自由化。但是我不要求你喉舌化。我不要求你DV动作绝对喉舌化。中国的道德底线是有一个盘子的。但是你的随意化、个性化他是创作方式,是我选材的视点。我希望安徽电视台和DV杂志还有DV网站搞的活动能够一年接一年搞下去,希望明年DV有更大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