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守望:数码影像的2005
作者:吕尚伟 来自:cudv 点击:0 时间:2005-2-1
坐在2004岁末的这个雪夜中,撰写这篇数码影像行业的2005展望——透过上岛咖啡的落地玻璃窗,数看飘舞的雪花将熟悉的风景在瞬间改变了模样——使得这篇“展望”多少有些“把酒论英雄”的感觉,虽然笔记本的键盘旁只是一杯被冲淡了的绿茶。天气预报说,这场雪光临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瑞雪兆丰年”,在这个雪夜中守望数码影像行业的2005,我小心翼翼地盘算着2005年的“收成”,内心充满了农人般的期盼与渴望。 首先要声明一点,虽然《DV@时代》在2005年竖起了“数码影像先锋杂志”的旗帜,但是关注的重点还是数码影像消费行业中与动态视频影像相关的部分,重点依然是DV/HDV/新介质数码摄像机前后期技术/产品、数码相机和手机中集成的数码视频模块以及相关的技术应用,因此,这篇展望的重点也在于此。而称之为“数码影像的2005”是为了行文方便,毕竟仅仅用“DV”两个字是无法概括以上全部内容的。 HDV应该说是2005年最值得憧憬的“新品种”。伴随着Sony在2004年11月推出的高清DV 摄像机HDR-FX1E的热销和CCTV于2005年新开播两套高清节目,2005年我们将迎来多个品牌的多款HDV摄像机诞生。除了专业人士青睐的3CCD 1080i机种外,应该会有更加平易近人的单CCD、720p机型,高清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已经为时不远了。 而HDV的后期编辑方案将在2005年全面走向成熟。说实话,面对HDV 1080i这个“新品种”问世,各个非编厂商在2004的岁末都有些措手不及,而这一尴尬局面将在该年度彻底改变,并且随着计算机在“摩尔定律”驱使下的性能升级,在2005岁末编辑高清DV视频将更加快捷和容易。 这一年度,在高清家庭播放设备最值得期盼的是蓝光DVD和HD-DVD的推出,虽然理论上2005年在中国大陆并不一定能购买到第一批上市的产品。当然,如何把家庭和商业用户拍摄HDV节目刻录为高清蓝光DVD和HD DVD光盘,目前还不得为知(Sony昂贵的蓝光盘刻录机的第一批中国用户应该是专业电视机构)。中国大陆的三种高清DVD格式(红色激光):EVD、HVD和HDV(与HDV摄像机没有关系),以及台湾地区推出的FVD(也是红色激光)将在2005年,于“外患”和“内耗”的夹击中一赌输赢。不过,胜负并不完全与是否确定为“国标”相关,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在蓝光DVD和HD-DVD全面普及之前,究竟哪种格式生存的时间更长一些,开放性、可交换性和能否实现低成本高清节目录制、重放是关键。 而在标清DV领域,更小巧、更易用、更便宜、更高性价比(移植更多高端功能)是大势所趋。另外,基于闪存、硬盘和光盘的数码摄像机将在2005年克服各自的弱点,在中国台湾厂商携 “网×拍”开拓的这片新领域中,形成全球主流数码厂商齐头并进的局面,新介质摄像机将成为磁带DV的强劲对手。数码摄像机和数码相机的摄像和数码照片相互整合趋势将使2005年的DV具备500万主流数码相机的数码照片功能,而伴随着闪存摄像机技术的升级,更好的摄像功能将同样被集成到数码相机中。主流数码厂商也将整合自己的摄像机和数码相机业务,重新进行部门划分。而消费者更多地会选择一台既能摄像也能照相的数码工具,作为居家和出门旅行的拍档。 在家用视频编辑刻录方面,因为越来越多的DV摄像机采用USB2.0作为编辑接口,以及闪存、硬盘和光盘摄像机的份额增长(可直接实现从这些介质到电脑的高速拷贝,接口也必然选择方便的USB),1394接口将在几年来短暂的“回光返照”中再次回归专业编辑设备的阵营。主流消费级非编、刻录软件厂商将会为USB2.0接口和新介质摄像机的便捷编辑、刻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微软将在2005年1月7日以打折后5美元的价格发布一套新的娱乐软件,这一套软件包括Windows Movie Maker 2和Windows Media Player 9 系列产品,该产品将大大提升原来内嵌在Windows XP中的旧版本软件,成为一个方便易用的视频编辑刻录“媒体中心”。按照微软的做派,Windows Movie Maker 2不可小觑,由于微软的捆绑销售策略,很多用户最早接触视频编辑都是从Windows Movie Maker早期版本开始的,虽然人们对微软的这种捆绑做法颇有微词,但是回想IE的势如破竹,家庭视频编辑的市场在2005大变脸是极有可能的。 标清磁带数码摄像机、新介质数码摄像机的低价位化及DV/DC的融合,使得家庭和个人消费者将更倾向于便宜、轻便、多功能的机种。在国家宏观调控、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房地产、汽车大宗消费降温的前提下,家庭用户将把消费热点转移到价位适合的数码影像产品;而中国农村在政府大力整顿乱收费和给予多项优惠政策的条件下,农民收入得到提升、农村消费者将进入数码影像消费群体中来,并成为低端多功能机种的新消费主力。 虽然,手机用户的视频摄像功能会在2005年有所提升,并伴随3G的开通实现动态影像本机拍摄、传送和接收,“自拍视频彩信”将成为2005的消费新时尚;但是相信不会对数码摄像机产品造成太大的冲击。这是因为目前在中国,数码摄像机是以家庭购买和使用为消费主体的,而手机的购买则是绝对以个人购买和使用为消费主体。当然这会对20多岁的未婚消费人群产生一定的分流。 高端DV、HDV机种则会进一步定位于商业、行业、发烧友用户。HDV的出现将会使目前尴尬的“数码影像服务业”(因为之前格式与家庭用户相同,高质高价不被认可)走出困境,在高清电视和高清碟机普及的大背景下,中国人“跟风”的消费特点将使婚庆摄像、儿童/少女动态影像写真、个人MV等成为HDV推广最快的应用领域。而伴随着“影像消费服务业”价格的提升,将吸引一部分中小型制作公司和高水准制作人士进入这一行业,并提升这一行业从业者的整体技术、艺术水准。在价格和制作水准的相互推动中,各种专业培训和技术交流将逐步升温,2005年将成为中国“数码影像消费服务业”成长中最关键的转折点。 在经历了2004年大大小小的DV大赛之后,2005年各级电视台、高校、厂商、网站、移动通讯营运商等各种机构等对DV大赛的热情依然不减,而电视台也会开设越来越多的由DV爱好者提供素材的节目,DV娱乐化的倾向在2005年愈加明显。不过,可以预期的是,在以CCTV作为DV展播平台的活动和节目中,虽然会进一步提升娱乐性和参与性,以应对激烈的收视率竞争,但主流媒体的选片标准不会有太大变化。而业内人士关注的DV专业频道将成为公众舆论关注的焦点,但是在2005年开播DV专业频道的可能性不是太大。需要关注的是网站,视频会成为各家门户网站和娱乐性网站出奇制胜的“新法宝”,但是网站视频会舍弃那些无痛呻吟、自娱自乐的所谓“DV作品”,迅速向娱乐化方向迈进,并且会出现大量旨在吸引眼球的“无厘头”和“搞笑”视频短片。 在DV大赛和DV电视栏目的带动下,将涌现出一批以DV拍摄为职业的新人群(姑且称之为“DV撰稿人”),类似于目前的报刊文字和图片撰稿人,他们依靠为电视台、网站、各种机构提供商业性视频影像作品为生,并将会获得不俗的收入。而高清电视开播之初,高清节目市场的空缺也为“DV撰稿人”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不过,短期内,他们可能与前文中的“数码影像消费服务业”从业人群犬牙交错,但是随着制作水准、市场需求、个人兴趣的分化,两者将在可预见的未来区别更加明显。 而在数码影像领域多个利好、并成为百姓文化生活新形式的前提下,以及数码影像进一步洗却诞生之初的“精英”和“偏激”色彩,政府会以更加宽松的目光看待数码影像业,而对此行业有限度和有效的管理将下放到DV素材使用和播出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而DV撰稿人的出现将会催生崭新的DV版权保护和相关的代理、经纪机构,并以机构的方式维护DV撰稿人的个体利益。在这个意义上,2005年将成为大众影像消费和政府“双赢”的开端。 据说,“瑞雪兆丰年”并不仅仅是句“口彩”,它源自于大雪不但为土地提供了丰沛的水分滋养,更是因为大雪带来的超低地温彻底冻杀了农作物的敌人——害虫成虫和虫卵。DV,包括整个数码影像行业,在经历了几年的运筹帷幄之后,将逐步沿着理性和自律的方向发展。2005,正是验证这一趋势的关键时刻。
数码影像的2005,让我们共同见证。
责任编辑:andyzgh 文章页数第[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