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01年9月21日—9月24日 调查方式:新浪网网上问卷。共回收问卷948份。 DV:Digital Video(数码录像)的缩写,通常作为数码摄像机的简洁称谓。 本报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北京实践社联合举办的首届独立映像展已经落下帷幕。这次活动强调的民间立场使得DV这种新的影像技术更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有理由相信,DV对于想拍电影的个人带来了技术上的革命。为此,本报与新浪网联合进行了有关DV的网上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公之于众。 有人把DV比作卡拉OK,说它不过是自娱自乐。这个说法千真万确,如果我组织一帮朋友用一台DV按岩井俊二的原作拍摄出一部新的《情书》,那么这个比喻就更贴切了————虽然这个作品多半是个搞笑版。DV就是娱乐,如同我们小时候的剪纸捏泥,大了作为业余爱好的书法绘画、音乐演奏,乃至DIY的居室装修,它们都是创造性娱乐。DV的出现使电影也可以成为DIY的创作、娱乐方式,看上去,它比学画画或弹琴要容易多了。当首届独立映像展在京举办的时候,我们在新浪网的协助下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意在了解新潮的小众对这个新玩意儿怎么看。 DV热不热 在新浪网娱乐频道上进行调查的范围相对有效和有限,但在回答看客级问卷的683人中还是有39%说之前不知DV为何物。有55%的人有自己动手的念头,46%的人认为目前国内玩DV的太少。在“独立映像展”的报道见报后,还真有读者打电话到编辑部询问“DV”是什么。至于观看DV作品,显然没有什么吸引力。在同一时间发生的五件事:好莱坞大片、大师级经典电影、央视《射雕》首播、罗大佑演唱会和DV影片作品展中,选后者的只有8%,微弱高于《射雕》首播,而50%的人选择了好莱坞大片。大概对DV来说,乐趣的确更多地存在于动手创作的过程。在“如果抽奖得到DV机”的选择里,30%的人很实际地选了用于拍摄家庭、旅游录像;而有27%的人打算“从此坚定地开始自己的DV生涯”。什么人会拍 DV电影?43%的人认为是超级影迷,压倒专业学生、有钱小资和艺术工作者。在影迷看电影、写评论的趣味停止增长后,自己动手当然是最有吸引力的选择。 DV还远远不“热”,当然什么事都要热一把也显得无聊。DV只是会继续普及,而社会里钟情创造性娱乐的人,本来就不多。 DV贵不贵 贵,不只是说金钱,还有时间、精力……我们设计的“有志青年篇”问卷有265人参与,在“自己拍DV的最大障碍”一项,半数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设备(或金钱)”,其次是“时间和精力”占24%。这个结果多半由网络人群较年轻、收入较低或无收入的状况决定。顶级的数码摄像机价格是人民币3万余元,而足以起步的设备包括升级计算机在内,15000元应该足以应付。这当然比买把木吉他贵多了,但比起弹钢琴、组建摇滚乐队等显然便宜,即便是油画、国画、书法这样的业余爱好,长期投资也不可小看。时间和精力当然是任何爱好都必须付出的,对它的看重,反映出“有志青年”对这一创造性娱乐方式的态度也许有点儿过于严肃了。 DV容易吗 如果有了设备、时间,你打算怎么玩?大家表现了相当现实的意见。“你最想拍的DV电影”一问,43%的选择是纪录片,这想当然是拍摄需求最小的片种,不需要写剧本和找演员。而后依次为故事短片(23%)、MTV(6%)和故事长片(3%),不过“都想拍”的人有25%,这是很轻率的态度。45%的人认为拍自己理想的DV影片有DV机和电脑就行,很朴素,然后依次对演员、配乐、美术和制片主任(排忧解难)有需求。在对自己作品的预期方面,31%的人认为只要完成就好,路是一步步走的;26%的人半途而废也可以接受;想要超越DOGMA的人寥寥无几。如果自己努力的成果受到劣评,多数人会是我行我素(34%)、接受意见(28%)和沟通解释(27%),选择“金盆洗手”的只有1%。人们的心态 是相当放松的,玩DV容易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态度,如果心思太重,DV显然不好玩。 DV认识论 DV是什么?只有19%的人说它是一个玩意,其他选择是:艰苦的创作过程(19%)、一种语言(36%)、一场革命(11%)、一种精神(15%)。后三个名词是网络上关于DV的论调里经常可见的,基本上是一个意思:它打破了工业化电影“对话语权的垄断”。这个说法很正确,就是缺少乐趣,看多了我就头疼。对DV各类信息、知识,基本是从国内相关网站、传统媒体和同好之间获得。国内一些具有局部知名度的DV电影作者由于没什么机会抛头露面而少有人认识。大家最熟悉的DV作品多是国外的,比如《黑暗中的舞者》、《女巫布莱尔》等已经被成功纳入商业体制的DV电影。这状况无疑对他们产生了影响,使得DV带上了相当的功利色彩。在问卷中不时体现出对DV电影好高骛远的态度,原因多半在此。 在对实践操作的认识方面,问卷中也体现出一些误区。在拍摄DV作品时最有难度的职务,选择结果依次是技术支持(31%)、编剧(29%)、导演(20%)、剪辑(美术)和摄影(7%)。掌握设备的硬件知识自然很重要,但人们最自信的摄影、剪辑却是在这次独立映像展中民间作者出现问题最多的地方。不少也玩DV的网友在看过一些失败作品后才意识到自己以前对镜头语言的麻木和无知。这也应该是影展的一个收获吧。 由于这个问卷匆忙赶制,它并没有一个精确的目的,无非是探究一下DV电影制作的民间状态。即便如此也还是留下不少遗憾,但愿它对爱好者和准爱好者的思路有所帮助。
★调查结果柱状分析 1.你认为拍DV的人,主要动机是什么? A.自我表达并与他人交流(246)36% B.练手,培养专业技术(83)12% C.赶时髦,扮酷(81)12% D.希望拍出NB的作品,被人发掘(264)39% E.说不好(9)1% 2.你认为DV在目前的最大意义是 A.打破“电影话语权”的垄断(216)32% B.培养电影新人才,制造新明星(92)13% C.提供更多样的观影选择(133)19% D.促进相关电子产品的消费(52)8% E.为时尚媒体提供新鲜素材(190)28% 3.你认为DV是什么? A.是一种精神(40)15% B.是一场革命(29)11% C.是一种语言(95)36% D.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50)19% E.是一个玩意(51)19% |